
莫晓松,北京画院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创作室主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美协理事,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北京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全国美展评委。

莫晓松受郭怡孮先生“大花鸟精神”的影响,开始喜欢热带雨林,深入到亚马逊、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等热带雨林考察,逐渐寻找到了世界的大格局,找到了花木生生不息的生命感,开启了一百幅热带雨林题材的创作,尝试突破历代文人画花鸟的范畴。他花十几年的时间研究线条,揣摩古人用线,练习书法,追求线条的雄强,从中寻找一种造型的美感和线的美感。

他虽然是工笔花鸟画名家,但他笔下的欧陆写生,跨越了地域和时空。他多次前往西方博物馆考察写生,穿行在古遗迹中。他突破造型的藩篱,将墨与色相融,大胆自由的表达内心想法,用中国传统笔墨表现西方人文物象景致,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共通之处,将两种文化相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构图方式,还打开了创作思路。

对于工笔花鸟画如何在传统的基础去探索和突破,才能更好的顺应当下,莫晓松有着自己的看法,首先在画面的气息和图示上有所区别,打开局面,不辜负全球化时代带来的便利条件与好的视野。另外,从空间上和材料上都需要突破,打破时空概念,当然,做到这些的前提是将手放开,要敢画,但要保留中国人的精神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