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名家专访 >
 

仲大军:如何观赏山水画

时间:2008-11-15 13:28 来源:未知 作者:zgshw 点击:
北京大军名家书画网创办已经有几个月了,不知不觉期间,网页上已经有了几十个书画家的名字。这些人物的聚集全靠丁秋龙一人张罗联系,我很少过问。由于不是这一艺术圈的人,对网上的“名家”也不甚了解,只是最近有空上网仔细看了一下这些人的作品,才感觉小小的大军书画网确实是藏龙卧虎。
    怎样评定一个画家的水平呢?当然是靠作品给人的感受,但圈内评论家由于对这一行当的人缘的熟悉,在评论中往往带上了面子这样的“有色眼镜”或身份等级。因此,最好是让我这样完全对画家们一无所知的人,就是凭对作品的感觉来评论,或许还能切中实情。下面就让我来谈一谈对大军书画网上一些作家的山水画的感受。
邵争艳和迟桂宏以秀美取胜
    最先看到的是最早上网的邵争艳等人的画,譬如下面这幅,不仅整个山形的轮廓好,富态而有层次,而且细部画得也很细腻,透露出一个年轻女画家的秀美风格。画面上有山,有树,有水,簇簇绿意点缀得一座大山生意盎然。渐渐远去的山峰又给人遥远的遐想意境,显得画面空阔而不局促。因此,在最早看到几幅山水画当中,对小邵姑娘的作品比较钟爱。

    如果中国画派有唯美主义者的话,那么迟桂宏先生未来就可能是这一派的代表。看他的山水画,最突出的感觉是对美的追求,看他下面这幅画,娇娆多姿,就象一个贵妇人在搔首弄姿,画中充满了对局部的细腻刻画。如果用外国艺术派别来类比,迟画很象欧洲近代的巴洛克风格,比较喜欢修饰和雕刻。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一个中年画家的勃勃精力和兴趣爱好。

徐兰贞女士的画以韵味感人
    这里我要顺便提一下徐兰贞女士的画。徐女士比我还大两岁,今年恐怕57岁了。这幅画徐女士早就作为赠品寄给我了,只是收到后就塞进柜里放了起来。直到今天写文章,才想起拿出来品评一下。我不能说这是徐女士一幅多么重要的力作,但画中所展现的意境使我想起当年在陕西秦岭生活时的情景:小桥流水,深山人家。不知道徐女士是以秦岭还是太行山为背景画出的这张画。
    这幅画的特点是朴素,朴实,画面完全是一种自然的流露,结构布局很对称,饱满,与上面迟桂宏的画比起来,风格大不一样。或许是年龄的原因,到了一定的年龄,艺术家们大都顺其自然了,因此作品也有浑然天成之感。

 
黄国民以雄浑、力度取胜
     接下来看到了黄国民先生的作品,那是我们收到的他寄来的几本画册,全是层峦叠嶂的大山,块石嶙峋,连篇累牍,千篇一律,气魄和力度雄浑有余,但细腻清秀不足,有点典型的北派山水画风格。
    黄国民是我的山东老乡,他生长的环境----山东境内的群山就是那个样子。我太熟悉山东的山脉了,鲁中一带的大山全是岩石裸露,巨石累累,缺少树木和流水,这种环境不能不影响到画家的作品。
    但昨天我到网上浏览,发现黄先生下面这幅画有了湿润之气,一改其他作品的风格,山间有云、有雾、有水,白花花的岩石少了。这说明黄先生的画风有了多样性。因此,我建议北方的画家常到南方的大自然里走一走,浸润一下南方的风景和气候,画出南北特色兼具的作品来。

 
游桂光以自然取胜,是南派作家的代表
     令人感到赏心悦目的是海南画家游桂光先生的画。不久前,他通过电子邮箱传来了几幅作品的数码照片,看后令人爱不释手。应当说这是一种平民类型的画,或者说是一种闲散隐逸于山水之间的仕大夫画。作品中的山峰不那么高大,雄俊,陡拔,就是一些小山丘陵,但绿水环绕,森林覆盖,好一派南国的自然风光。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使人感到不压抑,舒畅自如,平明和谐。这是一种人性化的环境,人与自然容易融为一体。
    以上迟桂宏、徐兰贞和黄国民的三幅山水画都是竖立的长条形画幅,这种画面结构都有一种共同的特点:顶天立地,山势高耸,但这种高大和险峻往往使人感觉压抑和紧张。看这种类型的山水画,就象读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一会升上天堂,一会而沉入地狱。这是一个反差极大的世界,生活在这种世界里,往往有使人惊讶得喘不过气来之感。
     相比较起来,看游桂光的画神经就不必那么紧张,周围景色可以一览无余。另外,游桂光与黄国民的画比较起来,一个柔,一个刚。看线条就可以看出来,黄画中的岩石和树木线条往往是直的,硬的,而游画的线条充满了柔和。看着游桂光的画,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柳宗元的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蔼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因此,虽然游桂光先生的画不那么雄奇,但肯定会博得不少人的青睐。

    如果从大众欣赏角度看,游先生的画最平易近人和妩媚动人,谁置身其中都会流连忘返。为什么我特别赞赏游先生的画?或许是有些功利主义的因素在里面。大家知道,当今的中国是一个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惨遭破坏的时代。人们最稀缺、最渴望的已经不是物质财富,而是自然的生存环境。游桂光先生的画满足了世人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他的画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恬淡宁静,将人物、房舍都浓缩于山水之中,完全是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因此,游先生的画有古朴的特点,大有古人的遗风。大家看看董其昌下面的这幅画,更能领略到自然淳朴、萧索原始的味道。

 
柴津京以气氛取胜
     令我对大军书画网上的名家们有了全新认识的还是昨天晚上,偶然点到了柴津京先生的名字,打开这位军旅画家的链接后,展现在眼前的竟是一幅不知在哪里见过的作品《血战湘江》。据说此画曾被我国第一颗载人卫星带入太空。这幅画面太惨烈了,描写的是8万红军强渡湘江与国民党军展开的一场殊死突围搏斗。虽然画中没有山,我却要把它放在山水画中来评论。
    从气势上讲,《血战湘江》创造的氛围不亚于下面我要谈到的王俊松先生名山大川的气魄。这是一幅由血肉之躯、炮火硝烟和惊涛骇浪组成的画面,其紧张、壮烈的场景是70多年前那段历史时间的凝固,它把这场死亡4万人的大战凝固在短短的一瞬间。天空中几架飞机的出现更增加了战斗激烈而紧张的程度。如果这幅画面再宽一点,场面再大一点,就更好了。这幅画的美中不足就是场面太窄,使人缺乏一览无余的阔大感觉。但这也足够了,这些作品已经展示出北京大军名画网上的作家实力。

  
王俊松以汪洋恣肆的景色取胜
    现在我要赞赏下面这幅作品,出自王俊松先生之手。我们评论画首先看的不是细部和局部,不是工笔,而是画面的全景、轮廓、印象,就象我们出去旅游,每到一处风景地,首先欣赏的是山的形状,是否雄险,是否高大,是否气势磅礴,是否景色奇异俊秀。王俊松先生的画,之所以打动人,我想主要是沾了他善于创造自然景色的光。
    王画的谋篇构局可能完全来源于他丰富的想象力,我认为在这么多的山水画画家中,王俊松的构思想象力可能是首曲一指的。譬如下面这幅画,在现实世界中是根本找不到的。到哪去找呢?只有到他自己的大脑中去找。而为什么他找到了,而别的人没找到,这就是画家与画家的差异。
    看看下面这幅画,景色真是太壮观了,茫茫云海之上,突兀着一片奇峰山峦,浩浩汤汤,寥无际涯。面对这无限江山,什么人看了都会有回肠荡气、如临仙境之感。这幅画画得如此汪洋恣肆,美不胜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此曲只应天上有”,这样的画面人世间也只能有这么几幅。如果有人想创造出比这更美的景色,那就需要更高的想象力了。

    再看王俊松下面这幅作品,描写的好象是三峡,长江从莽莽群山中流出,画面上大部分是山,是岩石,云雾和河水只占一小部分空间。按理说,全是岩石的画面未免显得生硬枯燥,但此画却不呆板,关键是用山的形状与走势画出了山河的壮丽,峰峦的多姿。如果没有山峰的姿色,这么一片没有绿色点缀的灰白图景定会使人感到乏味,但这幅画仍然使人震撼,原因就在于它的山形和轮廓的俊秀以及气势的磅礴。
     在这一点上,我想山东画家黄国民先生似乎要向王俊松先生汲取点诀窍,要向山形、山势要画,有了好的轮廓造型和结构,就有了吸引人的成功要素。

 
刘畅和吴鸿鹏以意境取胜
     以形取胜的还有刘畅女士的画。下面这幅画构思也很美,远有高山,近有松树,特别是虚实有致。刘女士对岩石的画法多采用虚的方法,给人意念的方法,这未免不是一种上策,朦胧之中使人感觉出山岩耸立,不必写真细描。这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现在有很多作家真实地画山,可能受了西方油画画法的影响。王俊松的画就有写实的特点,而刘畅女士的画具有较大的传统意义----以意境取胜,以意境感人。

 
    比刘畅画更抽象的还有吴鸿鹏先生的拟古山水画,下面这幅画仅仅用了黑白两种颜色就把一片自然风光衬托了出来。这幅画更象是一幅朦胧而萧疏的意境,古代社会的淳朴自然的生活情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此画似乎对天空处理得不太好,过于黑暗。

师恩钊以气魄与色调取胜
    实际上要想把岩石画好很不容易,以“北派画家”著名的师恩钊先生下面的这幅画就是努力刻画岩石的一幅典型代表作。这幅画的画法介于虚实之间,通过巉岩怪石展示出大山的雄俊伟岸。师先生这幅画应当说是在诸画中刻画岩石的代表作。
    石是天地间的骨骼,人没有骨骼不能直立,天地没有岩石也不能挺拔。因此,山水画家的画面最主要的一个要素就是岩石,但如何画好这一要素,却有着太多的技巧。上面提到的邵争艳、黄国民、王俊松、师恩钊、刘畅等都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能把一幅没有一点绿色的充满岩石的崇山峻岭画好,需要借助许多因素。除了山形、山姿、意境,还要有色彩的烘托。师恩钊下面这幅画就是借助了苍茫浑厚的色彩,给人一种凄怆、悲凉的意境,色调在这幅画中起到另外的作用,不能说不是一种作画的技巧。

 
来支钢的山岩画是另一种风格
    在这里还要提到山岩画的另一种极端,这就是来支钢先生下面这幅作品,通篇黑白两色,没有绿树,没有流水,没有人物,就是画山岩的形状与轮廓,这也不失为一种风格。就象人们吃饭,只吃一种食品,或许社会中就有人欣赏这样的画。
    从阴阳无行学来说,世界由土木金火水组成,人的天然属性也是由这五种元素组成。有人是土命,土命和金命的人往往需要补土,土命和金命的画家往往不由自主地喜欢岩石泥土,想必来支钢先生就是属土命或金命的人,因此他画出这种风格的画来并不奇怪。这种画必然适应一些人的胃口。

 
刘淑琴、王世利以水见长
    需要着重提及的是河南女画家刘淑琴的作品,刘女士生活在离黄河不远的地方,有机会经常观摩黄河,因此结下这样一株硕果。下面是两幅石水交融的画面。要想把水画好,如同把岩石画好一样不容易,但刘女士却作到了。她把奔腾、汹涌、奔放、激越、大气磅礴的感觉给了观众,它鼓动起读者的生命张力。可以说这两幅画集美感、色彩、韵律于一身,展示了大自然间另一主要元素----水的力量和韵味。当然北水与南水的韵味截然不同,黄河与长江不同,至今我还在网上还未看到一幅描写南水风光的画面。

 

    正当我要结束这篇文章时,收发室送来王世利先生寄来画册,打开一看,全是对黄河壶口景色的描写,其艺术手法更加夸张,只不过没有数码照片,不能将这些作品放到网上。下面是他的一幅山水画,反映了他浓墨重色的艺术特点。

张伟明的画风以仙派取胜
    看了以上作品已经有琳琅满目之感了,但最后还要给大家欣赏一种风格。如果说刘淑琴女士的画是石水交融,那么山东泰安张伟明先生的画就是天地交融的画。各地的画家都是天地造化的产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必然受当地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影响。泰安也算我的半个家乡,我非常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与以上画家比较起来,我认为张先生可称为仙派画家,看看下面这幅画的风格,如果不是当地人,很难创造出这种意境。
    相比起王俊松的那幅画,张画更多体现的是天空,而不是泰山,守着泰山不刻画山而着意云海与蓝天,这不能说不是张伟明的一大特点。或许正是长久在泰山之颠守望的结果,使张先生下笔之时眼中已经无物,只剩浩瀚的宇宙和太空。此状应验了杜甫的那句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张伟明先生已经画出了境界,但不要太出世,因为当前的社会毕竟还是市场经济,还有太多的凡夫俗子,还要适应这个社会。就以此话结束我对诸位画家们的评论吧。
希望有更多的书法作品上网
    希望还有更多艺术家们光临北京大军名家书画网,当然,我还要对书法、人物、花鸟画作评论,那将是下一篇文章的事情了。
    技巧和智慧来自何处?就是相互比较和观摩学习。大军书画网就是一个绝好的学习和交流阵地。也希望有更多的评论文章涌现。就目前的情况看,目前网上的画家较多,书法家太少,希望丁秋龙先生多联系些书法家,让书法艺术在今天的社会发扬光大。
    希望各位艺术家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孙美兰:(来支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下一篇:“民国最后才女”张充和:书法是立体的中国文化
   
  特别推荐
张觉悟画家博采众长,擅长山水,成为传统方面
画家张华森作品赏析
书法家单国防
孙亚军 | 浅谈国画艺术家梁清兆先生泼墨山水
“龙年贺岁 新春大拜年”——艺术家孙永进
国家一级美术师--殷新建
蜀中画坛一翘楚——陈承基花鸟画作品欣赏
蜀中画坛一翘楚——陈承基花鸟画作品欣赏
贺利娜(紫墨):紫气浩荡,墨生幽香
著名画家舒大文作品欣赏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陈传席:书画用笔不可太实
赵海昉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