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泥砚
中华文脉快传承,砚品创制起雄风。国手蔺涛出自晋,绛州泥宝闪金星。
这是新近我写的《题蔺涛》,简要记述了蔺涛研制国家文化瑰宝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的情况。
绛州澄泥砚,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自唐代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史上和当代国内国际文化产品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砚台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2007年蝉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澄泥砚生产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蔺涛做为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还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陶艺家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新绛县古属绛州,地处山西西南部,自北而南纵贯山西的汾河在绛州区域折向西流,河面渐阔,水流变缓,河泥易于沉淀,其中含有钾、铁、铜、镁、铅等数十种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河泥得两山(太岳、吕梁)之灵气,孕汾水之丰腴,加工成砚质坚如石,生津润墨,手感良好,叩之若金声,色彩宜人,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然而惜乎明末清初失传,乾隆皇帝喜好澄泥砚,特派砚工取泥于绛州,制作于江苏,试制未能如愿。
有志者事竟成。蔺涛在其父蔺永茂的带领下,从1986年开始全力以赴研制失传300余年的绛州澄泥砚。研制澄泥砚要历经采泥、过滤、沉淀、制坯、烧干、着色、雕刻、焙烧、抛光等几十道序,集绘画、雕刻、篆刻、文学、书法、物理、化学、音乐学为一体,还需要投资和具有敬业奉献的精神。他们锲而不舍,义无反顾,以复兴文房之宝为己任,艰苦拼搏终于使绛州澄泥砚重制成功。其间经历的艰难险阻不胜枚举。在汾河中采取泥料,暴雨涨水浪头袭来,蔺涛险些没入水中;高崖下边采土崖体塌落,永茂被埋得救;陶窑点火烧砚,通红的炉火连日直烧,未掌握好有关技术发生窑崩,爆烈声伴着砖块飞溅,再次装窑点火,十几天后给泥坯撒置添加剂,引起一股烈火夺孔而出,头发眉毛一烧而光……绛州澄泥砚在他们的手中愈制愈好,终于显示出神宝意韵。
在新绛县龙兴宝塔之下,四府街侧绛州澄泥砚的展厅中布列着形状各异、色彩绚丽、价格不同的砚台,圆形、长方形、椭圆形、龟形、钟形、海螺形等等共有一百余种,从包装到实物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性为一体。大的半米见方,小的形如拳头,重者十斤以上,轻者仅几两,均有不同特点。在深圳、北京珍宝斋出售的最高价位达每台20多万元。砚体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砂绿、玫瑰紫、虾头红、朱砂红等颜色为珍品,种类有平遥古城砚、福寿砚、情侣砚、应县古塔砚、鹳雀楼砚、云海腾蛟砚、和平砚、海天浴日砚、桃源仙境砚、寿比南山砚、子孙万代砚、天圆地方砚、司马光砸缸砚、月是故乡明砚、奥运砚、龙兴宝塔砚、嫦娥奔月砚、桐乡凤舞砚、舜吟南风砚等等,将诸多文化景观和人文名流表现在方圆之间。
书画名家启功、卫俊秀、赵望进、王祥之、关山月、孙轶青等人以不同方式肯定和赞美绛州澄泥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画报》、新华网、香港《大公报》、台湾《紫玉金砂》、菲律宾《商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以及英、日、法、俄、朝鲜、阿拉伯等外文画报,共计上百种媒体都对蔺氏父子和绛州澄泥砚做了详细报道,使之成为真正享誉全球的文化品牌。
蔺涛生长在新石器仰昭文化遗址、古老文化底蕴深厚的新绛县光村,光村有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胜寺,小时候他就在父亲蔺永茂的熏陶下研读书法圣品《绛贴》,现在亦精通篆刻艺术。他说:“砚做为中国文化的有形载体,它所传递的是一个浓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靠笔墨纸砚传承下来的。从一方砚中,传递的不只是友情,而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绛州澄泥砚随着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增多,必将会雅俗共赏,为生活增添更多更好的美趣和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