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北京空间画廊总监:艺术品市场调整至少两年

时间:2009-05-10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北京商报

   商报:您认为目前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如何?

    李苏桥:因为金融风暴的影响,艺术品市场整体的交易从去年秋天出现问题后,一直到今年2月份,市场都不景气。进入3月份,伦敦和香港的拍卖交易变得相当活跃。

    目前,我觉得中国的画廊经营者都很慌张,不知道去经营什么,是该卖天价作品,还是力推新人。同时,很多画廊的从业人员,将之前中国当代艺术疯狂的增长速度,当做一种市场常态,因此他们适应不了如今的市场现状。实际上,中国当代艺术不是这样的,例如佩斯等画廊,之所以成为知名画廊,是因为之前它们都在做边缘艺术、先锋艺术,而这种边缘艺术在25年前是没有人“埋单”的。但现在,它们代理的这些艺术家已经鼎鼎有名,画廊才有机会成功。中国的画廊如果想成功,需要冷静地思考在艺术品市场的泡沫破裂后该如何经营。

    同时,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很多都不在收藏家手中,假如有1000件作品进行交易的话,其中900件会在“路上”,这些作品不是在画廊之间交易,就是在投机商手上。实际上,收藏家和投机商都应该购买艺术品,但1∶9的比例是不对的,应该是70%的作品在藏家手上,30%的作品在市场中。

    商报:您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出现的调整状态,是中国当代艺术存在问题吗?

    李苏桥:我不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市场中有很多种类是可以交易的,关键是画廊需要选择恰当的种类进行交易。

    商报:因为金融风暴的影响,一些国外收藏家减少了艺术品投资的资金预算,您认为这对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有何影响?

    李苏桥:国外收藏家艺术品投资预算的减少,一方面是金融风暴造成的;另一方面,艺术品作为奢侈品,本身就是一种边缘性消费,很容易被收藏家的预算所省略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再进行收藏活动,只是将资金收缩,购买预算内可以买到的作品。

    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国外还是有很多收藏家在购买的,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信心依然很强,态度并没有改变。

    商报:中国的画廊是否需要国际化?

    李苏桥:对于中国的画廊来说,谈国际化太早了。如果目前有中国的画廊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还有很大差距。画廊的经营需要资本,而中国的画廊没有如此雄厚的资本。

    同时,国外的画廊在进入中国后,也显得有些水土不服。目前,中国的收藏家还是在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标准,并没有建立全球的收藏标准。我觉得让中国的收藏家做出全球收藏的转变还需要时间。

    商报:中国收藏家与国外收藏家,在收藏艺术品中有哪些区别?

    李苏桥:我觉得中国收藏家非常热爱艺术品,但他们对艺术品的热爱是不专业的。中国收藏家没有自己的收藏线索,更多的是以一种纯粹、直观的感觉来收藏艺术品。国外的收藏家是另外一种收藏作风,他们有自己的收藏线索,并且会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举办展览,和公众进行交流。

    商报:您认为影像类作品的市场前景如何?

    李苏桥:目前顶尖的影像艺术家的作品,例如曹飞等,他们的作品价格并不贵,但在市场中买不到。对于它的发展前景、谁都无法准确预测。

    商报:北京空间代理或签约的新人艺术家比较多,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李苏桥:确实是这样,我们画廊代理和签约的新人艺术家比较多,这可能与我们画廊的定位有关,之前我们也代理过俸正杰、祁志龙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商报:对于画廊代理或签约的艺术家在国外举办展览,您推选的标准是怎样的?

    李苏桥:我的推选标准,首先是要非常了解这些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创作思路。其次,我会根据艺术家的定位来推选。有很多概念定位一位艺术家,我认为推选的艺术家应该是能够走向国际的那种,如果是只被我国认可的区域型艺术家,我不会推选他们盲目去国外做展览。

    商报:现在已经进入5月份,对于今年余下的时间,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您如何看待?

    李苏桥:我认为当代艺术市场,今年、明年甚至后年,市场会以一种相当于交易高峰时期的40%左右的形态发展,这种状态至少将持续两年。

    我觉得当代艺术市场调整的这段时间,对艺术家的创作以及画廊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在这段时间中,艺术家会重新审视自己和所作的作品,他们经历过当代艺术市场的动荡期,在创作新作品的时候,会考虑自己的创作方向。同时,画廊需要考虑自身的定位,是不是每个画廊都要做顶级的艺术家,画廊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单元存在,对于购买人群的覆盖,应该是多方面的,不是每个人都会买顶级艺术家的作品,画廊应该考虑多元化经营。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宫春虎: 殚精秃笔传马情 下一篇:陈丹青领衔“五月记忆”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