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著名油画家毛岱宗:在写生中求艺术之生 组图

时间:2010-02-04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新华网

银色世界-小溪  2005年

躺着的人体 1998年

    这里集结了我的一些油画写生作品,对它们自身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作品的直观信息是它们的全部,文字的解释和描述都是多余的。我只想说说写生对我的意义以及我是如何对待写生的。

    一说到写生,我就佩服中国的文字界定"写生"这件事所体现出来的智慧性。为什么不叫做"写实",或"再现"、"复制"?难道我们的先哲们在上千年前就预见到像照相机、录像机这类的记录自然图像的器械会出现,而避免这场手工与机器对再现能力角逐的尴尬吗?我们无从去考查。但是写生这件事用了"写生"这个称谓,实实在在反映了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它得到了一个中的的把握。

    写生的要义是在这个"生"字上,它首先是相对"熟"而安身立命的。"熟"字本身并没有什么贬义,而多数状况下它还是褒义的。如"成熟"、"娴熟"、"熟中生巧"等等。可偏偏在画画这件事上,"熟"给画家带来了厄运。如画的风格面貌熟了,人称似曾相识,无兴趣光顾;画的技法熟了,甜、腻、油、滑之类的东西伴随而来。因此,对画家来说,谁沾了"熟"便沾了些晦气。

新疆姑娘   2005年

    再者,它是相对于"死"而安身立命的,所谓的"死"是传统中某些死去的部分。如那些类型化、程式化的东西。本来它们是艺术成熟的标志,但成熟同时也标志着一个生命开始走向它的反面。徐悲鸿先生就曾警示人们:"一本芥子园画谱,断送了中国画的生命。"话虽偏激,却道出了真理。因为画家一味地因袭模仿,去走捷径,似乎占了便宜,却断了源头活水,最后其艺术只能枯萎。

    所以说写生的意义,并不只是照着实物画,它像是一种延伸艺术生命的抗生素,增强艺术健康的维他命,是绘画艺术求生的一种方法。说到此,我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从中受益的事情,它让我从整天写生而不知写生的妙用中清醒过来。那是在中国美术馆的青年邀请展上,就我参展的画请教了韦启美先生,他说:"你的画探索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是好的,但是我建议你回去画画照片,会更有益。"韦先生是个有智慧的导师,上课时从不夸夸其谈,点到为止。往往是悟就悟,不悟便罢,随根性而去。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入会者有不少宏论我都记不得了,偏偏韦先生这句私下的忠告,让我好生琢磨。回来后终于豁然明白:照片是最能破坏绘画的程式化的,我的艺术创造应该从生活中去找,不应从古人堆里去找。韦先生说的画照片不是一般意义的画照片,而是画原本的生活。这使我在中西融合的摸索中看见了一条生路。治病的药往往不是那些名贵的,而是对症的,韦先生给我开的就是一付几毛钱的草药,可治了我的"病"。至今我还感激韦先生的高明,他启发我懂得了在写生中求艺术之生。

有蓝印花布的静物  1999年

    在写生中,我走过了一个从印象到意象的过程。前期写生多半是依靠一种新鲜感,依赖第一印象。以后慢慢地对这些作品觉得不满足。因为新鲜感虽然是撩拨画兴的重要因素,但作画只停留在这种感觉的刺激上,往往流于平庸、肤浅。因此,自然而然地就加进了自己的一些情感与想象。长期的实践使我意识到,写生的第一印象只有被激情和想像托起的时候,才放大了它的价值。否则,就会变成一个机械性的扫描仪。换个角度说,绘画的意境的产生是客观物象在感受中升华的结果。所以作画依靠的不仅是感觉还有心受。写生时常有的体会是:刚到一处写生,觉得无一处可画,可过了几天又觉得处处可画。让人好生奇怪!说穿了是主客观未达成默契的时候是不可能有画意出现。也就是说对大自然只有真诚的待它的时候,它才真诚待你。

野菊古村  2006年

    眼睛是心灵的触角,任何一种感知方式都是受心灵支配的,写生难的不是技法,也不是眼睛的搜寻扫视能力,而是难在灵府的明澈,所谓不澄怀无以味象。我们生活在凡世中,蒙在心上的尘埃种种。作为画家要使大自然向你敞开襟怀,你也向大自然敞开心扉。要达到纯洁交流,我体会需要突破三层如尘的障碍:第一是俗障,主要是指俗物缠身,心迫于物,又被功利所役,使之不能安分,虽然勉强去画,难免笔在画上走,心在他处游,画得味同嚼蜡。突破这第一层障碍需要的是画外功夫。第二是知障,这往往是前人的经验或范式的束缚。使之不知不觉戴上一种有色眼镜,尤其对你有影响的那些画家,经常出来做乱。有一回我和一位青年画家一起写生,他告诉我:"眼前的景色一点也不''现代'',没有画头。"他在找现代艺术家的现成样式,显然他是被"附体"了,不知哪位艺术巨魔在纠缠他。他失去了自我,也恰恰失去了现代艺术家所追求的现时性与现场性。所以在表达的瞬间中知不如不知,有不如没有,虚以待物最好。这第二道障碍更难过,因为往往容易认贼为子。第三是景障:写生中经常发生这样的状况,即越是好景越画不好。原因是景太美了,以致于被对象迷住,像是在热恋中失去自我的年轻人,以致于唯唯诺诺束缚住自己的手脚,放不开胆子。写生中保持一种清醒和超然,达到亦即亦离、不即不离的状态才会心平意远。这第三关是"美人"关,有柳下惠的情怀,自会自然过关。

夏季甘南 2010年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写生就是创作,而且更带有原创性质,因为它是直接从观看开始。围绕写生中的如何观看我越来越体会出马蒂斯下面这段话的深刻性:"不带偏见的观看事物的努力,需要勇气这类的东西,这种勇气对要像头一次看东西时那样看每一事物的美术家来说是根本的,他应该像他是孩子时那样去看生活,假使他丧失了这种能力,他就不可能以独创的方式来表现自我。"自然和生活虽然是源头活水,但它通往艺术时经过的是一条心渠。跟孩子相比在这条心渠上我们不是少了什么,而是多了什么……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感悟,未必自己就做到了,实话说自己也时明时暗。画得好的时候,心路畅通一点,画得差的时候,自然有不通畅的地方。同行朋友,看得会比我更清楚。

    感谢大自然,感谢教导过我的师长们。

台湾风情变体画 2009年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画院的发展,更在今天 下一篇: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品读文蔚仕女作品图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