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专访珠海中国书学院院长张法亭:艺术繁荣与文化传承

时间:2010-07-19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翰墨生香——张法亭书法展、丁弘国画展》在珠海古元美术馆展出,政协珠海市委员会、珠海市文联、古元美术馆联合举办,日前圆满结束,参观人数达到2939人次,这也是知名书法家“香山文化之旅”中山、澳门、珠海巡回展出的最后一站。珠海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报记者在此期间,特别采访了珠海知名书法家、中国书学院院长、珠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法亭。

张法亭先生

张法亭主要从事书法教育,在书法、书学、书教方面卓有成就,其传统诗词、古文字学、书法考证等方面也有所收获, 以研习魏晋及王羲之书法为代表,艺术上追求古典和完美,事业上富有责任和使命,教学上孜孜不倦,理论舆实践相结合,并为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作出了貢獻。书作曾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入展,发表有多件书法作品及多篇书论文章。曾应邀赴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举办书学院书法展及书法讲学,并在澳门大学等多所高校应邀书法讲座。现在就让我们开放学术和艺术的视野,了解张法亭对艺术繁荣与文化传承的独特见解。(张法亭先生个人主页:)

张法亭先生与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记者黄渝晴合影

记者:张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专研书画的?

张法亭:我喜爱书画,更热爱古典文化,“专研”还谈不上,我主要是在书法艺术上追求,因为书法不仅是中国艺术创造,更是文化精神体现,真正学习书法应该是从80年代初期在读高中时代开始,尤其是高中语文老师的字写得非常精美,同时又拜师学书,主要是临写唐楷。1985年开始系统学习书法,在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系统学习,1987年我到敦煌考察,深深敦煌绘画艺术吸引,打动我的心灵,我在那里考察了近一个月,和工作人员都比较熟悉,为了感谢她们的帮助,我那时临写了一张《兰亭序》送给她们,也是我第一次把书法送人并能得到回报的记忆中的一次,经常受到免费并能有時独自一个人进去观赏的优惠待遇,我似乎能感受到壁画彩绘中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人物,我当时就意识到我对中国艺术的深刻感知。我住在敦煌饭店,白天到莫高窟考察,晚上在饭店写字,偶然被饭店的主任看到,很是赞赏,就让我帮助饭店写几个“欢迎领导检查工作”的标语招牌,所得报酬是得到免费住宿,为了能在敦煌多考察一些时间,于是就想到了卖字换取一些日常生活费用,在一个画廊我遇见了一位敦煌博物馆的作家(著有《敦煌的传说》),他家也开了一间画廊,日本游客很多,让我给他写了20张“葡萄美酒夜光杯”这首诗,给我了100元报酬,也算是帮我,在后来的几天里又为敦煌美术工艺厂代写一个3米长的画店匾额“燕鸣阁”,得到50元报酬,他们只要求我盖印,不落款写我的名字,因为我年轻又没名气,当时才20来岁。三天后,“燕鸣阁”开张,我去看了悬挂的匾额,画店主人介绍说这个匾额题字很满意。就这样,我第一次认识到我的字可以卖钱,可以为学习艺术换取生活“补助”。白天搭车拖拉机赶到莫高窟,又在一位讲解员的帮助下,几乎带我看遍了所有石窟,许多讲解员都熟悉了,经常自己跑进去观看,包括正在维修中的,这是我后来对于中国艺术的最大热爱的最大触动。1989年我参加全国高考,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班,非常巧合和荣耀的是,函大书法教材和首师大书法专业主持老师,竟是欧阳中石先生,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事情。而且,我对国画也很喜爱,只是没有基础。1990年我又就读于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许多北大中文系教授和社会名家授课,古文字、文艺理论、诗词、中国传统美学等,如沐浴春风,使我突然感悟书法与文化的意义所在。从此走上书法艺术和文化的美的历程。

记者:请问张老师您最近是否在酝酿着新的大作?

张法亭:我没什么“大作”,这次展览对于我个人来讲是个检验和汇报,是我到珠海18年来第一次正式举办的书画联展,展出我的书法作品和丁弘先生的国画作品,但不属于个展,称之为“香山文化之旅”中山、澳门、珠海三地巡回展览的一个过程。在三地展出中受到许多鼓励,也得到许多指教。我依然感到我还不够成熟,由于目前水平所限,还没有达到大家对于我的要求,我相信我是在追求的路上,以后会努力比现在写得更好些,让自己和大家都满意的更多些。同时,我也在作准备,书学教育和艺术创作这两个方面希望能得到提高,达到时代的要求。希望在近年,能够到台湾宝岛讲学和展览,在前些年我也被邀请过,和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三位教授一起书法讲学及展览,由于手续问题我未能过去,另三位教授去了,受到欢迎,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另外一个想法是到欧洲一趟,传播书法艺术,让世界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书法。

记者:您能给我们提供几幅作品让我们一饱眼福吗?

张法亭:当然可以,可能达不到大家的审美要求。如果是在教学中,我们提倡“中国古典书法”的教育,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在示范讲解和临摹名碑名帖,教师的字是允许挂在教室的,更不能让学生临写;如果作为教师的书法展和书法集是可以参观欣赏和学习借鉴的。

仿古句:学以聚之,问以辩之;书以载之,情以歌之。

临王羲之行书

佛經句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娄平:军人风范 文人本色 下一篇:书法家 刘士来(图)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