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雄健遒劲 风神高迈——蒋华亭先生书法作品赏析

时间:2011-01-01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网络)
蒋华亭先生艺术简介:
蒋华亭,字馥园,斋号梅兰。1933年4月出生于山东莒县,1949年2月参加工作,1993年4月离休。书法持传统、重创新,擅行草、喜淡墨,重气神。旨在“问道、怡心、交友、健身”。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重大书展中展出,1985、1988年随潍坊和山东书法代表团赴日交流,在日本书道艺术院第二十八回展中荣获最高奖。1994年应日本千叶县日中友好协会之邀赴日举办个展。1998年访问韩国,入选98世界美术大展,并连续入选一、二、三届中韩日亚洲交流大展。出版有《蒋华亭书法集》、《华亭书道》、《翰墨萍踪》等。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潍坊市书协顾问、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等。
蒋华亭先生是当今著名书法家,书法造诣极深,蜚声书坛,对其书道诸家多有评说。我与蒋老不敢妄称忘年交,但也相识相知近二十年,曾多次促膝论道,常观其挥毫泼墨,颇有心得。蒋老的书法,雄健沉稳,遒劲老辣,风采高雅,神韵超俗,别具一格。
蒋华亭,1933年出生于历史悠久、文事昌盛的山东莒县一耕读世家。受人文环境和家庭的熏陶,他髫龄喜翰墨,描红临帖,入塾临帖多受褒奖,常做范本展示,逢春节,多为乡邻写对联。这虽称不上书法,但却培养了他浓厚的习书兴趣。
蒋老1949年初参加工作,先后供职于宣传、教育、外事、旅游等部门40余载,一直与“文墨”打交道,为他书法艺术的成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年他在昌潍地区胶州县委(现属青岛市)工作时,出身书香世家的老股长,柳体楷书写得极好,他不但指导蒋老临写柳帖,还常灌输书法理论。蒋老受益匪浅,明白了写字匠与书法家的区别。从此,他在临帖的同时,加强了书法理论学习,较系统的自学了王羲之的《书论》、欧阳询的《论书》孙过庭的《书谱》、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使他一步一趋步入了书法艺术的殿堂。19616月,他利用到平度县(时隶属潍坊)工作调研的机会,到天柱山目睹了《郑文公碑》,他被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混合篆势、隶韵、草情为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的碑文所感动,痴迷上了《郑文公碑》,长期研练,反复琢磨。继追汉隶,多次临写《华山庙碑》、《史晨碑》、《经石峪》等,此时期魏碑对他影响最大。从1970年起,始习“二王”,王羲之拙朴高华的《姨母帖》、潇洒飘逸的《兰亭序》、骨力雄健的《快雪时晴》、文雅遒劲的《草决歌》和王献之挺直劲朗的《洛神赋》、刚健有力的《十二月帖》,为他以后的书法创作奠定了基础。
1979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蒋老的书法艺术创作增添了活力,他的书法艺术不断创新、日臻成熟。此阶段,也是他书法艺术活动最为活跃时期。上世纪70年代他在潍坊市率先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又先后在日本、韩国和济南、潍坊、日照等市多次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他在促进潍坊与日本的书法艺术交流方面功不可没,是潍坊市书协与日本习字研究社缔结友好团体的牵线人;80年代初,他积极建议开辟了北魏郑道昭书旅游线,先后接待2000余名日本游客;他与蒋维崧、邹振亚、张业法等组成首访日本的山东书法家代表团,赴日进行书艺交流。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曾在家乡莒县举办书法作品捐赠展,所得善款捐给了希望工程。他应邀为单位题写牌匾200余件,为全国多处名胜古迹勒石立碑。
师古好今,集古今书家之成,成就了蒋老这个当今书坛名家。林散之曾言:“艺贵参悟。参是走进去,知其堂奥;悟是创造出来,有我的面目。参是手段,悟是目的。参是吃桑叶,悟是吐出好丝来。”蒋老深谙此道,他把习书的前三个阶段戏称为小参小悟,第四阶段称为大参大悟。他把长期在“小参”的过程中积累的“小悟”、“渐悟”,加以总结,纵向博取柳楷、汉隶、魏碑、“二王”行草诸书体之精华,横向借鉴当今中外名家之众长,实现了“顿悟”,书法创作出现了质的飞跃。他认为“参”“悟”是一个循环往复过程,愈参愈悟,愈悟愈参,于此不止,书艺的品味才能不断提升。为了更好的“悟”,他常与同道切磋,多次举办个展,旨在会友、问道,寻求界内人士的品头论足,谋求书法创新的突破点。他在参悟的过程中,既秉承中国传统书法精神,又坚持走标新领异的创作之路。多年来,他常以特有的目光观察书法艺术的走向,审视自己的艺术足迹,让自己的艺术情感和创作理性浑然一体,力求书法外在形式美和内在的人格气质相结合,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在此,就蒋老书写的行草《陋室铭》共赏之。通篇87个字,他乘兴而发,一气呵成。“章法”,有法无法,随机应变,疏密得当,前后呼应,气息通达,佳构自成。“结字”,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勇于变法,自成面目。全篇集魏碑、汉隶、章草之法,中锋起转提按,雄劲中寓险峻,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极尽变化,四个“有”字写法各异,两个“不在”、“则”、“之”字皆有不同;横、撇、竖、捺相同笔画力求多变。有人说蒋老的结字是学武中奇,这个说法我不完全赞同。1981年蒋老在外事部门工作时结识了武老。此时蒋老雄健遒劲的书风与武老挺拔苍劲的书风颇为接近,两人相见很晚,后多次交流,切磋书艺。武老书法受影响最大的是《郑文公碑》和唐楷,成功之处,是他把唐楷和魏碑的结字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而蒋老书法受影响最大的也是魏碑,他不但自己多次到平度天柱山.掖县云峰山和青州的玲珑山的北魏郑道昭的摩崖刻石观摩临写,而且经常陪同海内外书道同仁观摩学习,相互切磋。蒋老书法的结字形式既吸收了唐楷和魏碑的养素,还把“二王”的行草和汉隶的笔意巧妙的融合为一体,达到了新的境界。“用笔”,笔随意行,八面出锋,雄健沉稳,遒劲老辣,方圆兼用,出神入化。“用墨”,蒋老喜淡墨、重气神。而这幅作品焦墨、淡墨兼而用之,浑穆华滋,墨气淋漓,深浅甘润,变化无穷,耐人寻味,足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古今中外凡有大成者,皆有其道,书法也然。采访结束后问及蒋老的书法之道,笑答“问道、怡心、交友、健身”,问其详,递一折页,读之如下:
问道——余习字之初数载不得法,拜师求艺多求教于诸书友,闲时多读法帖.付之习墨。初入门而得甘味,守传统、立新意、具个性。作品多请众家评点.得其精妙,运在其中,立思变而得问道之法。
怡心——花甲在即.温饱无忧,为丰富晚年乐趣.求心理稳健,排除世态.家事、脾性之困扰.持修身、娱乐,安宁之法。空余时间.乐在挥毫泼墨、读诗文,取宁静、祥和、欢乐之状态。
交友——法书要注重书品,而人品更为高上,尊师长、重同道、爱少学。社会公益之事尽当效力,亲朋雅意托书于余敢为有求必应,广交天下之友、集儒雅于一堂.乐在其中。
健身——作书时要入静、贯气、集神,驱除杂念、站立稳正,气出丹田,意念集于笔端.千钧一发,落笔穿案,水墨纸浑然一体,收精到、气足,神在之雅韵、尽得气功之疗效,以康健躯体。
“道可道,非常道”。而蒋华亭先生的“问道、怡心、交友、健身”就有道,愿与书画界同仁共悟之,共勉之。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完美追求悟禅入道———简说赵金文的绘画 下一篇:郭怡孮:将中国绘画谱写成勃勃生机之交响乐章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