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院院长,《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副主编,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
在当代姹紫嫣红、风云际会的中国花鸟画坛上, 郭怡先生是一位卓然独立,自树风标的领军型人物。其欲使今天的中国花鸟画能“成为当代精神文化的载体,成为现代人类精神交流的一种‘文以载道’”的观点,不论对于郭怡先生本人的艺术实践,还是对于当下整个中国画坛花鸟画的创作发展,都有着不容低估的指导性意义。
在绘画内容上,郭怡先生突破了昔日传统花鸟画的题材藩篱,开创出一种前无古人且具有着强烈的现代气息的“大麓画风”、“大花鸟”概念。国画大师何海霞先生看完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郭怡先生的画展后说道:“我向你祝贺,你拥抱社会、拥抱自然、拥抱生活,这是你的心态。”在绘画的手段上,郭怡先生追求写意与重彩相结合,融写意性笔墨与重彩敷色于一炉,开创出了一种既浓丽绚烂,又含蓄耐读彰显时代精神的中国花鸟画新体格。潘兹先生评价郭怡先生的画风是“重彩写意”,赞扬他开辟了中国画的新形式。
“站在世界艺术发展的高度来看中国画”。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现代社会的经济腾飞、艺术消费的普及和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定背景,使得古老的中国画不得不面对着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现代转型。新的美学取向和日益增长的新的艺术消费需求,促使我们不断地扩大视野和境界,有选择地对传统的语言体系和表现手法进行大胆的拓展、重组和改塑。对工笔、写意、重彩、水墨这些花鸟画创作的主要传统表现形式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既源于前人又超越前人的花鸟画新体格,“重彩写意”便是新的组合形态的一种。将“恢宏的气势、简括夸张具有神韵的写意造型和写意笔法,加上充满魅力的重彩材料的精雕细缕和淋漓浑洒”,使之“产生一种新气象”,“在两极之间做大千文章”的审美理想。“我将这种绘画新体格称为谱写交响乐”,郭怡先生这样评价自己的绘画新风。
游历欧、美、非三大洲,参观了欧洲的各大博物馆,期间对西方静物画和现代派绘画与中国花鸟画做了详尽比较研究的郭怡先生猛然醒悟中国花鸟画蕴涵之大,他认为中国花鸟画中的精神性内涵,比起描写同类题材的西方画种来说要大得多,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国花鸟画千年不衰,生命力得以永久之所在。中国画的优势在于她既有很高深的一面,又有非常普及的一面。中国画要发展就一定要开放,让西方人能够看到中国绘画的奥秘,理解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人对中国画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想中国画将来能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画种之一。”
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不要自我边缘化,不要远离时代的主旋律。郭怡先生说道,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应是使中国画这一传统文化演进成为先进文化,并再次焕发出它的勃勃生机。近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中国画家开始远离生活、逃避社会、关进书斋画室把玩笔墨,在创作上出现了一种“伪古意”的“墨奴”现象,这种倾向性不应成为普遍的或所有中国画画家的主要追求。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绘画艺术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全球性的精神品质下滑的问题。在中国画创作中,表现为精神的“个人化”、“平庸化”、“侏儒化”,也出现不少对“邪、甜、俗、赖、丑、恶”等绘画情趣的不健康追求现象。在当今中国绘画发展中,要弘扬和谐意识,多样共存,共同发展。
艺术的功能是滋养人心,净化人的心灵的,人心因为有了它才显示出可爱与和谐的共性,才显示出赞美人间真善美的灵光来。“花鸟画要描写生命、花鸟画要突出精神性、花鸟画要有较深的文化内涵、花鸟画要高扬社会属性。”中国画家要用画笔写出 “一种整体精神和气质美,那蓬勃的山野之气和生生不息的精神”,这应该是郭怡先生的绘画要传达给我们的现代和谐意识的本质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