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10年当代艺术:做自己的艺术,让市场疯涨去吧

时间:2011-01-21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网络) 新世纪10年,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坛上迅速蹿红,而一些艺术家也成为了“明星”,但是,成千上百的艺术家都在其间贡献着力量。本报试图通过对20位艺术家的采访,用他们对这10年变化的切身感受,给出一种对新世纪10年的口述史。

 这些艺术家们由于艺术成就、从事艺术类型的不同,新世纪10年给每个人带来的自我感受都非常个体化,当然,共通性也有。在谈到新世纪10年来,当代艺术遭遇到市场后,市场是否会给艺术家本人创作带来影响时,20位艺术家几乎都会强调自己不会受到市场的影响,然而市场对整个艺术家群体以及艺术本身可能还是会带来变化。

 【受访艺术家】

 蔡国强(主攻爆破艺术)

 徐冰(主攻装置艺术)

 谷文达(主攻公共艺术)

 王广义(油画、波普艺术)

 张晓刚(主攻油画)

 岳敏君(主攻油画)

 黄锐(从事多种艺术)

 展望(主攻雕塑)

 赵半狄(主攻行为艺术)

 王庆松(主攻影像艺术)

 张大力(主攻涂鸦艺术)

 刘野(主攻油画)

 汪建伟(主攻实验艺术)

 高岭(艺术批评家)

 黄专(艺术批评家)

 刘韡(主攻装置艺术)

 孙原(主攻装置艺术)

 张小涛(主攻油画和动画)

 崔岫闻(主攻影像艺术)

 徐震(开艺术公司)

 Q1

 新京报:这10年与过去20年相比,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蔡国强:2000年以后我的创作更多地介入大的社会议题。上世纪90年代更多地是做自然主题、对博物馆系统开玩笑、颠覆性的比较多。

 徐冰:这10年,中国艺术家比过去更多地参与、了解西方当代艺术活动及系统,结果是更多的人看到了西方当代艺术中的问题,看到中国艺术家有西方当代艺术中没有的优势。

 谷文达:艺术本身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塑造艺术的时代政治经济背景。

 张晓刚:艺术进入了市场经济。对我个人来讲,这10年最大的变化是怎么面对市场。

 王广义:艺术不像前20年那么单纯。

 黄锐:看不到创造性。简单说是,个性语境上的失语,场面上的混乱。

 展望:上世纪90年代是探索年代,但新世纪10年是集大成年代,比较眼花缭乱。

 赵半狄:之前我特别在意在国外办展览,但这10年已经不太关注了。中国当代艺术好像上了一个平台,从地下变得冠冕堂皇,但我觉得艺术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

 王庆松:2000年以后,影像就没有新东西了。

 张大力:中国当代艺术从2000年后有市场,很多艺术家都能从中得到好处。

 刘野:现代艺术制度慢慢建立,包括画廊、拍卖、收藏家与艺术家。

 汪建伟:我这10年的变化就是犯错误。

 高岭:人们对艺术概念的理解更加多元了,大家比过去更加关心视觉艺术。

 崔岫闻:20年前没有如此多的展览和艺术空间。

 徐震:好像艺术家越来越少,好像钱越来越多。

 Q2

 新京报:第一次听到自己作品(或别人作品)拍到了上千万的感受是什么?

 蔡国强:我为收藏我东西的人高兴,他们赚到了我很高兴。

 徐冰:我感到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对接上非常不成熟,所以才会出现奇怪的价格。

 谷文达:我很冷静地考虑,这只是偶然的现象。

 张晓刚:我记得当时所有人都懵掉了,我就发了几个短信给我最信得过的几个人,我说这个世界疯了。

 王广义:有人愿意出高价来买作品还是很高兴。

 岳敏君:没有什么感受,这是正常的事。

 展望:这些拍出上千万的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客观讲拍卖有其行业规律并不能真实反映艺术价值,但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市场,需要高价带动。

 赵半狄:在商业社会里并不觉得新鲜,地皮都能炒成那样。

 张大力:没有太震惊,也没有太奇怪,中国当代艺术与国外差别还是太大了。

 刘野:感受到资本的力量很强大,我是本着娱乐的心态来对待。

 高岭:这是迟到的现象,是在补课。有些作品应该卖得很贵,但并不代表这些人的所有作品都能卖很贵。

 孙原:我觉得那是假的。

 张小涛:我第一次听到晓刚的作品拍到了100万美元,我觉得中国经济出一个这样的艺术家并不算什么,关键是作品要好,要有价值就会有这个价格。

 徐震:这与艺术无关。其实也没什么感受,因为都已经与艺术无关。

 刘韡:我觉得疯了。当然中国艺术家高价位并不过分,但同时差的东西也卖得很贵。

 Q3

 新京报:对从2004年至2007年的艺术市场火爆怎么看?

 蔡国强:不了解。我应该纠正一点的是,市场火爆是一回事,但世界艺术学术领域对中国这10年并没有多大的关注。

 徐冰:中国当代艺术表面发展得这么迅猛、奇特,这都是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得迅猛和奇特。

 谷文达:中国艺术市场与中国文化环境处于同一平台,这一阶段的火爆是个偶然现象,是国际炒家的炒作,对中国当代艺术来了一次袭击,但这个市场不是从零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张晓刚:从创作角度来说,艺术市场火爆与否对我没有影响。如果要有影响,那就惨了。艺术市场才5年,我的创作都30年了,我80%的时间是没有市场的。

 王广义:我对经济的事不懂,但经济力量太强大肯定会影响到艺术,但这种影响是好是坏就很难说。

 黄锐:那是泡沫现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当时暴富们不加选择地将当代艺术作为炒作对象。

 展望:艺术市场火爆不是现买现卖,是对艺术史中过去东西的肯定。

 赵半狄:没有给艺术本身带来什么,反而使得艺术更流于表面。

 王庆松:之前中国当代艺术没有市场,后来运作的人多了,早前被低估的东西全拿出了,不过这个阶段有点过了,有些承受不了。

 刘野:有其盲目的一面,新的藏家进入造成了狂热的现象,但并不是坏事,客观上使很多人对当代艺术产生兴趣。

 汪建伟:市场火爆与我没有关系,对于市场我是非常业余的。事实上,这个市场不是当代艺术的市场,而属于传统艺术的,更多实验性的艺术是没有市场的。

 高岭:那时把当代艺术当成期货、股票来炒作,他们并不懂当代艺术。

 黄专:从全球艺术趋势来看,艺术走向艺术资本是必然的。资本是中立的,既能带来益处,也有奴役性。

 孙原:市场与艺术没有太大关系,艺术家不会受此干扰。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10年当代艺术:做自己的艺术,让市场疯涨去吧 下一篇:大象无形 盎然花鸟——观刘宏的写意花鸟画有感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