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徐悲鸿画款轶闻:题写“空前绝后”

时间:2011-08-11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一位华裔的美国画家来华,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到之处,必看国画作品。来京闲谈,我请他比较中国画和西画的不同,他说了诸条:“无论是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素描、速写,让读者看到的都是作画者的创意、构思、布局和技法。而中国画却把画题、作者的心得甚至一些第二人乃至第三人的感受,直接写到画面上。文字和画面给了读者更加广阔的欣赏空间。”对于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画款,却让这位在北美长大的画家有了如此的感慨。
  于是,我请他一同欣赏了徐悲鸿的一幅立轴,尺寸是长108厘米,宽53厘米。画的是故宫御花园的老柏。主干遒劲,写出了几百年老树的沧桑;枝叶疏密有致,看得出松柏长青的寓意;树前树后的地面上,间或点缀的小草,与传统国画有所不同。那位美国画家一眼就看出了:“悲鸿大师这是把西画透视理论有机地融进了中国水墨画。”然后,他请我给他读讲画款。
  这幅画上有款两则。一则是穷款:“伯早仁兄雅赏 悲鸿写故宫老柏 不能忘马君叔平导游之惠也 壬申岁春日”,徐悲鸿钤了印章两枚。另一则是:“壬申暮春之初 余见悲鸿为于君右任画故宫老柏 尔甚佩之 此为伯早君作 余大畏之 一步一进何其速也 记之以效悲鸿之后来 白石山翁齐璜”,并以印鉴。题款本无断句,我读给这位友人听,还讲了一段与之相关的轶闻往事。
  款中写的“伯早仁兄”指的是陈绵教授,乃清末邮传部尚书陈璧之六公子。他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去法国巴黎留学,学戏剧导演,获博士学位回国。陈绵与徐悲鸿在巴黎同校,关系甚好。回国后,徐悲鸿对国画有浓厚的兴趣,陈绵写话剧剧本,担任当时在中国为数不多话剧团导演。
  旧时文人墨客常有雅聚,杯酒壶茶,款款而谈,话题随意,多与艺术相关。一日,徐悲鸿、齐白石与陈绵小聚。徐悲鸿谈到他画故宫御花园老柏的一幅新作。他说试将西画透视技法,融入中国水墨之中。画成以后,自我感觉不错,便送于右任先生指正。于老看到以后,很是赞赏。白石老人听了,便问道:“我们如何能看到此画呢?”徐氏说:“那我就以此画意,再作一幅,择日请你们雅正吧。”陈绵戏问:“那幅画你送了于老,这幅送谁呢?”徐悲鸿说:“就送你吧。”若干年之后,徐悲鸿名噪一时之际,曾画了一幅与真马一般大的丈二奔马图,气势恢宏,上面题写“空前绝后”四个大字,落名款加印。陈绵得到后并没有装裱,但一直用图钉按在学院胡同的平房住宅的书房里。陈绵解释说,徐悲鸿题这四个字,是说以前没有画过这么大的奔马,谓“空前”;以后也不画比这幅再大的马了,是“绝后”,以此表示俩人的友谊。
  上世纪60年代,书房漏雨,屋顶的水顺墙淌下,湿了画,陈绵把它摘下晾干,折几折后放到书案上,人来人往,不知道被何人顺走,中国画坛上,从此少了一张徐悲鸿的力作,实在可惜,这当然是后话了。
  时隔不久,徐悲鸿又画成一幅老柏。三人再聚,徐悲鸿拿来此画,款中写明了缘由:不久前,由时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副馆长马衡陪徐悲鸿和陈绵参观故宫,徐悲鸿回来后画了御花园的老柏。白石老人看了,大加赞赏,于是在画上落款,并说出了“效仿”的意思。
  2005年,徐悲鸿诞辰110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在古书画研究中心展厅举办了徐悲鸿书画专题展。展出36件徐悲鸿绘画作品和两件书法作品中,其中就有两件老柏的立轴画。解说文字中说到:这是徐悲鸿大师将西画透视技法融入中国画的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在我印象中,那两幅画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但创作的年代,均在壬申(1931)年以后。也就是说,在故宫珍藏这两幅作品之前,应当至少还有两幅老柏题材的作品,一幅是送于右任的,那是此类作品中的第一幅,另一幅就是本文中这幅。
  故宫老柏的第一幅,不知是在台湾还是在何处?以于右任的学识和地位,一般不会流落出去。这第二幅老柏,却在十年浩劫中险遭一炬。陈绵之妹陈栘岩女士,少年学油画,她六哥陈绵留学回来后,常带她见在京的名画家。齐白石、王雪涛、徐悲鸿等各位,也常顺手送这位小妹一些画,以示对陈绵的友好。本文说到的这幅画,装裱之后,也送给了栘岩女士。尽管栘岩女士本人并不画国画,却在以后的战乱中,带着一批作为一份友情珍藏的画作,辗转国内各地。其中大部分画作,由于没有装裱,携带倒也方便。
  “文革”开始时,“纠察队”到家中查“四旧”,要求“自行破旧”,栘岩女士虽未受直接冲击,但为了避免引火烧身,还是把大卷的国画点火烧了。这幅老柏,却因为已经装裱好了,被忘却在一个角落里,得留存。才有机会,在今天展卷,让画中的题款,去讲述那一段段往昔的画坛佳话。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翰墨写古韵——访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尚云 下一篇:西藏的女儿——西藏和平解放60年女艺术家口述成长史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