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20-07-08 17:11 来源:未知 作者:zgshw 点击:
次 |
|
今年春节过后,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近年写作的160多篇文章中遴选出近90篇文章,编辑成这本随笔集,旨在弘扬艺术 、纪录人生。
我2004年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我知道生命有限的简单道理,还知道年龄越大身体越差的普遍规律,于是想在有生之年赶早做点有用的事。曾有朋友对我说,生活在新世纪不会使用电脑,等于文盲。这当然有点言过其实,但并非毫无道理。我对妻子说,如今科技这般发达,我们掌握电脑这一应用工具实在是生活的必须。使用电脑首先要学会打字,我们没有学过拼音,普通话也说得不标准,遂选定学习五笔打字法。其实,像做任何事情一样,真正下了决心,事情并不难办。从背字根到能打字、操作电脑,我们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会电脑之后,我并不满足在网上闲逛,又开了博客,这就逼着自己不断更新内容。文章越写越多,日积月累竟有了好几百篇。2008年我选编出版了随笔集《艺苑漫步》,2011年选编出版了《李侃曲艺作品选》,如今又有了这一本随笔集问世。
这本随笔集内容分上、下两卷,上卷谈艺术,下卷侃人生。目录排定后,书名却迟迟定不下来,颇费踌躇。就像通常给小孩取名字一样,又要有特点,又要不与别人雷同,还要音节响亮易记,各式各样的书名我拟了不少,又一个一个被否定掉。后来当我念出“侃侃而谈”这四个字时,夫人在一旁说:“这个好,就这个!”想想,也确实好,既概括了内容和风格,还点了我的大名,有那么点谐趣,更不会与他人雷同。
这就要说到我的名字了。我为什么叫李侃呢?有典故。文革中破"四旧"、立"四新",改名成风。我原来的名字有点迷信,怕犯忌,于是决定改掉。1964年我在桂林中学高中毕业,进了半工半读的桂林市建筑学校,先当了一年的学生,后来破格做了老师教语文,再后来又因建校撤销下放到建筑工地做了木工。当学生时,我和卢纬诚创办了油印的《建筑工人》小报,每周一期,两人轮流执编。一次,他到我实习的桂林市建木材加工厂取稿件,对我说:"你的名字在小报上出现得太多了,是不是用一个笔名?"我说自己正想改一个名字,还在举棋不定,这样吧,你帮我取一个。他也不知取个啥名好,当时我正在“马凳”上砍木料,他突发奇思,说:"你就取个单名叫‘砍’吧。"我也没有过多考虑,就同意了,还说:"这个名字不错,音节响亮,又有木工的行业特点。"于是在下一期的《建筑工人》小报上就出现了署名"李砍"的文章。出过几期之后,自己想想李砍这个名字虽然还行,就是有点粗鲁,不文雅。历史上不是有个文学家叫什么"侃"的,我就叫李侃吧。不久,我去派出所改了户籍上的名字。如今李侃的名字用了四十多年,还行吧。一桩很严肃的事情,就这么在不经意间完成了。
说回这本书。随笔大类属于散文,是散文的一支,这应该没有异议。现代随笔曾于五四新文学时代繁荣一时,但似乎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随笔这类文章,大至国家社稷、天文地理,文化万象,小至芸芸众生、世态人情,心路历程,作者尽可察微观著,旁征博引,评析事件,启迪心智,发人深思。因而随笔应富于思辨和理趣。但它又不是纯理论文章,不需要按论文的写作程式铺排。它就是一杯茶,一支烟,三朋四友谈天说地,无拘无束地闲聊神侃。按桂林作家王布衣的说法:“随笔就是聊天式散文。”虽说是散文,但它比散文更自由、更灵活。然,行文灵活而不失缜密,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我的随笔写作十分注重文章的真实性。我认为随笔的灵魂是真实。事件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可考,绝不捕风捉影;其次,作者的情感必须真实,它是作家心灵的独白,它传递给读者的是思考、是温暖。随笔倘若没有真实和真情,那就只能是扯淡。
这本随笔集,我沿着《艺苑漫步》的路子,继续谈艺术和人生。我的一生比较坎坷,我家庭成分高,长期生活在被歧视的阴影里,又因为父亲在我4岁时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寒。在这种环境下,使我很早就明白不靠天不靠地,自己的命运全靠自己的朴素道理。我9岁就能煮饭自理生活,十多岁靠砍柴买回一本词典帮助阅读,后来独自到桂林投奔阿姨。在困境中我学会了忍耐和坚韧。我爱好文学,在最为艰苦的时候,刻苦攻读和写作不辍,锻炼和培养了自己的艺术才能。这些大家在下卷《侃人生》的多篇文章中,都能读到。我1979年开始当文化、出版单位的编辑,几乎是同时我进入广西曲艺家协会理事会,后来我在这两个部门都当上了领导。几十年在编辑和艺术这两个并不相隔很远的行当里游走,虽然不是专业院校毕业,但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使我领略到比书本更为丰富的知识。在生活中,我认真地观察,细心地琢磨,寻求对艺术独到的发现,从上卷《曲艺鲜花为群众开放》《桃花湾里听文场》《南方人看相声》《我怎样创作少数民族题材的曲艺作品》《零零落唱词写作琐谈》《桂花·缅桂花·马缨花》《阅读的魅力》等篇什中可以读出我追求与众不同的心得体会。
我坚持“写自己熟悉的,写别人不曾写过的”的写作信条,谈理论不落窠臼,不故作深奥,全是从实践之中总结得来的经验;写生活不浮华虚夸,更喜欢在不动声色中表露心迹。
我希望这本小书,能给大家带来启迪和愉悦。
(责任编辑:zgshw)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