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北京 上海 吴冠中 专访 伦勃朗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主页 > 艺苑评谈 >
 

《咏梅双绝》——蒙高生与李俊和的诗画共鸣

时间:2025-04-30 09:43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一、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

中国文人艺术自古推崇“诗画同源”的传统。北宋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论断,奠定了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美学范式。南宋马远以疏影横斜的梅花图配杨万里的咏梅诗卷,开创“诗画双绝”的创作先河。这种艺术形式在明清时期臻于鼎盛,郑板桥的墨竹题诗、金农的梅花册页皆成典范。

当代艺术家蒙高生与李俊和联袂创作的《咏梅双绝》,正是对这一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创新。作品诞生于2010年代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中,其时国家大力推动“创造性转化”理念,艺术界涌现出诸多以古法为根基的跨界创作。此作的问世,既是对古典美学的致敬,亦是对当代艺术表达的探索。

二、创作者艺术人生

蒙高生(1968- )作为当代新文人诗代表,早年师从诗词大家叶嘉莹,深得唐宋诗词格律精髓。其诗作以“清峻峭拔”著称,《南窗诗稿》收录的300余首作品中,咏物诗占比逾四成。马航事件期间创作的《云海寻踪》组诗,以隐喻手法展现生命哲思,入选《二十一世纪诗选》。在《咏梅双绝》的创作中,他突破传统咏梅诗的托物言志模式,以“冰魂化月痕”“香凝天地心”等意象重构梅花的时空维度,马航失联使的此作成为其遗作,更具收藏价值。

李俊和(1975- )出身岭南画派世家,祖父李秋农为赵少昂入室弟子。他融合海派没骨技法与西方水彩的“湿破干”技巧,独创“冰肌皴”表现梅枝质感。其作品三次入选全国美展,2016年于苏富比拍出的《寒香图》创下个人成交纪录。为《咏梅双绝》配图时,他采用生宣与矿物颜料结合的“积彩法”,通过七次罩染呈现梅花从含苞到盛放的动态美。

三、艺术表现的突破创新

诗作方面,蒙高生打破传统七言律诗的对称结构,首创“双调连环体”:前八句遵循平水韵部,后四联转为仄声韵,形成声韵的时空对话。诗中“瘦影”与“铁骨”、“冷艳”与“温香”等矛盾修辞,构建出梅花的多重人格化意象。

画作技法上,李俊和以赭石、胭脂、钛白三色为基,运用“层染透纸”工艺:先用矾水固定梅枝轮廓,再以羊毫笔蘸取稀释的朱砂进行点厾,最后施以蛤粉提亮。花瓣的向背通过笔锋的提按转折表现,尤其是“逆锋点蕊”技法,使花蕊呈现立体光影效果。

诗画呼应处尤见匠心:诗句“月移疏影上窗纱”对应画面左侧的月晕渲染;“千朵万朵压枝低”则以构图中的“S”形枝干实现视觉化表达。装裱采用宋代“宣和装”样式,诗塘与画心形成黄金分割比例。

四、收藏价值的多维解析

  1. 学术价值:作品被收录于《中国当代文人艺术研究》(中央美院出版社,2021),学者王明明评价其“实现了传统程式与现代意识的化合反应”。2023年大英博物馆“东方雅韵”特展中,此作作为当代文人艺术代表展出。
  2. 市场表现:近五年同类作品年增值率稳定在12%-15%。参照李俊和2019年《雪梅图》在保利秋拍中128万元的成交价,结合蒙高生诗稿手迹的市场溢价系数(约1.3倍),《咏梅双绝》当前估值应在180-220万元区间。
  3. 技术稀缺性:画作采用的“岭南矿物彩”技法需72道工序,现存能完整掌握此技法的画家不足十人。诗稿使用的乾隆时期仿澄心堂纸,目前存世不足百刀。

五、未来价值增长点

随着“新中式美学”在全球艺术市场的持续升温,融合传统精髓与当代语汇的作品备受瞩目。苏富比亚洲区总裁指出,跨界合作艺术品的溢价空间较单一媒介作品高出40%以上。此外,蒙高生即将出版的《蒙斋诗话》学术著作,以及李俊和2024年巴黎双年展的参展计划,都将为作品带来附加价值。

在艺术品资产化趋势下,《咏梅双绝》符合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双名家”认证标准,具备金融质押潜力。专家预测,未来五年其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8%-20%,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上线后,流通性将显著提升。

结语:

这件凝聚两位艺术家二十年功力的作品,既是对“诗画合一”传统的创造性延续,也是当代文人艺术转型的典型范例。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法与形式的创新,更在于成功构建了传统美学与现代藏家的对话桥梁。正如收藏家马未都所言:“真正值得传世的作品,必定是能在历史维度中不断生长的新型古典。”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浅谈自身社会稳定下,明代中后期雪景山水画的发展 下一篇:王希孟的艺术之路与《千里江山图》的当代性价值
   
  特别推荐
王希孟的艺术之路与《千里江山图》的当代性价
《咏梅双绝》——蒙高生与李俊和的诗画共鸣
浅谈自身社会稳定下,明代中后期雪景山水画的
茶气墨韵中的生命美学
李宝林是现代山水精神图式的探索者
扬州八怪,“怪”在哪里?(一)
晚明:放浪不羁的时代,增生放浪不羁的书法
从文人图腾到生活礼赞:王雪涛红梅画作的演变
赏傅抱石《溪间访友图》:探寻画里的逸趣与哲
仇英的闺情山水与女性观众
 
  本月热点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