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禁军头领赵匡胤通过政变夺了后周政权,坐上了皇帝宝座,宣布国号“宋”,自称宋太祖,定都东京,东京又称汴京,汴梁,差不多就在今河南开封市附近。
宋王朝,又称“赵宋”,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总称“两宋”。
宋朝上承汉唐之风,下启明清之制,是一个关键性的朝代。
郭熙,山水画《秋山策杖图》
它结束了唐末、五代割据纷争的混乱局面,在统一、稳定的社会基础上,重振中华文化辐射中心。
宋朝(960-1279)在文化上是中国帝王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在一个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思想和政治气候,其文明一直持续到20世纪。
这一时代的前半部分,当时的首都位于汴梁(今开封),被称为北宋时期。
北宋早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最高艺术表现之一——山水画的高光时刻,此时期的山水画成就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里程碑。
李成,山水画《读碑窠石图轴》
唐朝末年,当时很多文人墨客逃离城市到山区定居,以躲避战争结束时发生的动乱和破坏。
十世纪的隐士画家在探索自然界中,他们发现人类世界中缺乏的道德秩序。
在他们梦幻般的风景画中,高耸于小山、树木和人物之上的大山,就像“臣民中的统治者,仆人中的主人”。
后来,到了宋代,宫廷画家将这些理想化的自然形象转化为完美有序状态的象征。
米友仁,山水画《待渡图轴》
在饱受战争蹂躏的五代时期(907-60年)之后,宋代政治统一的其中一个重要结果是,在皇家画院的主持下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宫廷绘画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不同的艺术家群体所代表的不同传统、不同画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宋代学术方式,重视对现实世界的自然主义、严谨的描述。
宋徽宗(1100-1125年)他本人就是一位有造诣的画家和书法家,在他的统治下,皇室的庇护和统治者对艺术方向的直接参与达到了顶峰。
范宽,山水画《寒林图》
宋徽宗赵佶,在坚持绘画(丹青)的根本目的是忠于自然的同时,试图通过融入诗意的共鸣和对古风的引用来丰富绘画的内容。
宋初的重大政治转变——从世袭贵族统治的社会到中央官僚统治的社会,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择产生的士大夫阶层也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一个统治精英,这些新儒家学者把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使命,但派系斗争有时会迫使他们退出政治生涯,在此期间,他们经常追求艺术利益。
不满北宋初期的僵化和过于世故的书法,11世纪的文人学者试图恢复更古老书法艺术的自然、自发的品质。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他们拒绝了皇家画院专业画家所遵循的高度写实的描绘风格,也背离了艺术必须为国家服务的官方观点。
取而代之的是,这些业余学者兼艺术家为了自己的娱乐而追求书画,作为个人表达的论坛。
中央有专门的绘画机构——翰林图画院,罗致全国画匠。
夏圭,山水画《雪堂客话图》
官家画院外的民间画家,更是人才辈出,总计两宋知名画家在千人以上。
宋徽宗组织编纂的《宣和画谱》,收录宣和以前宋人作品达3300余件。
继五代之后,两宋山水画在题材、风格、技法上均有重大突破和发展,一时名家辈出。
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主要有李成、范宽、郭熙、米友仁和王希孟等;南宋有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等。
刘松年,山水画《雪溪举网图页》
郭熙是一位山水画高手,也是一位书画理论家,著有一本山水画技法的书叫《林泉高致》,代表作有《窠石平远图》、《早春图》和《幽谷图》等。
王希孟是个天才,20岁时在徽宗亲自指导下,画出了千山万水的鸿篇巨制——《千里江山图》,画卷描绘了锦绣河山的优美景色;画中江河纵横,山回路转,点缀以渔村山庄、亭桥关隘,观者如身临其境。
李唐,山水画《听瀑图》
马远出身于书画世家,祖辈一直在画院供职,他是个绘画全才,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是独步画院;他的作品上,常有宁宗皇帝或皇后杨氏的题字,颇得帝后赞赏;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当时画院最高成就,影响很大,代表作有《水图卷》之一“洞庭风细”。
南宋山水画,摆脱了全景式的布局,呈现了以描绘富有感情色彩和浓郁山水形象为特点的新画风。
这个变化,始于李唐,刘松年继之,马远、夏圭把这种画风推向圆熟,通常被称为“南宋四家”。
宋人山水画,在美术史上成就斐然,可谓独领风骚,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骄傲。
马远,山水画《梅溪放艇图》
英伦式表现主义油画,浓重的笔触和柔和的灰色调,一种强烈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