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艺苑评谈 >
 

后海·运河·画境

时间:2022-04-14 16: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 涛 点击:

 偶翻旧照,现京城后海运河,一时兴起,问友人此何处?曰:颐和园、西湖、南戴河……叹诸师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那年的春天,一日,背上行囊,说要领略京城古韵,探寻古人,行止于北海旁边国家图书馆古籍部,檀木古香书桌,青灯黄卷,与古人为伴,静思细索,穿梭百余年。出国图,东行百余米,由西门入皇家花园——北海公园,沿岸垂柳依依,风景旖旎,室宇堂皇,白塔耸立,风铃叮当,气派非凡。方由古入今,从北门东行百余米,便来到什刹海。

  话说来到北京,不去什刹观海,就有些遗憾了。明代崇祯年间有位进士刘侗写了一本地理志《帝京景物略》,其中载曰:“京师梵宇,莫十刹海若者。”“梵宇”乃寺庙,早期这里有10座佛寺,什刹因此又名“十刹”,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3个水域,恭王府、醇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等古今名人故居坐落于此,可谓名副其实的文化名胜了。坐船游海更是另一番韵味了。秦淮河水绰约艳丽,沿岸戏楼,昆曲咿呀,尽显六朝古都的粉黛诗意。什刹后海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之韵味,船随人影,雕舫逶迤,波光粼粼,鱼跃嬉闹,沿岸画栋楼宇,行人纷纷,略带西湖微波荡漾的春日恬静,颇似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和谐意境。“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便成为什刹海的神韵了。有楹联赞曰:神韵本天成,便拟西湖春净,秦淮夏艳,并他秋爽洞庭,三千明媚皆输此。忽然,一阵天籁之音传入耳畔,船上小哥头戴斗笠,吟诵而唱:“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似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如果夏日来后海赏荷,那又是怎样的一种胜景啊!

  船随波行,至东北处,路渐狭,湖愈窄,忽现百年石桥,如人之脖颈横跨南北,汉白玉石,身已沧桑,凿痕迹迹,行人至此多返,心生疑虑,抬头望眼,“银锭桥”三字映入眼帘,因其形似倒置的“银锭”而得名。此桥“南望宫阙,北望琳宫碧落”,乃古时王公大臣上朝之路,为什刹前海与后海的分界处。穿桥过,乃入,忽现桃花林,桃花缤纷,蜂蝶戏舞,似与游人同乐。桥东河道蜿蜒,溪水下彻见底,鱼儿翕忽,岸草葱郁,侧面青砖瓦舍,说不尽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杨柳垂岸,窈窕碧丝,映入河中。见前有红木,遂坐稍憩,静思凝视,极眺远方,见落日余晖,已燃碧空,倏忽孤鹜夺日,祥云缭绕,西山峰峦,若隐若现,如入诗画,此诗耶,画耶?得意已忘筌,遂叹曰: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可谓赏景之绝胜处,怪不得作为康有为弟子的著名藏书家张江裁在《银锭桥话往图记》一文中盛赞曰:“旧京地安门外,夙多潭沼,荷芰菰蒲,不掩沦漪之色,银锭桥尤为第一绝胜处。”

 

 

  站在此处赏景,时间不同,风景各异,感受亦别。传说清代大诗人吴岩沿着银锭桥畔河堤游赏日落,兴起而作:“大好西山衔落日,碧峰如障水亭孤。”日与峰的自然意境与诗人观览的惬意之情合而为一。作为太子少师的清代大诗人宋荦回府过“银锭桥”,见此美景,驻足沉吟:“鼓楼西接后湖湾,银锭桥横夕照间。不尽沧波连太液,依然晴翠送遥山。旧时院落松槐在,似境笙簧岁月闲。白首炼师茶话久,春风料峭暮鸦还。”把石桥、西山美景和“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淡淡忧伤与无限留恋行于字里行间。“银锭观山”从此成为燕京八景之一,文人墨客至此多流连忘返,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常与曹寅、朱彝尊等友人于此地驻足赏荷,连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游慈恩寺后过银锭桥亦吟诗赞叹:“城中第一佳山水,世上几多闲岁华。”一种无我而淡然之境溢于言表。

  什刹海畔,银锭桥边,北京小吃,琳琅满目,来此观赏不品美食也是一件憾事。京城美食有“三绝”,来客仅知烤鸭、涮羊肉,而另一绝便是品味烤肉。古人云:“客旅京华,问道季家何处?香浮什刹,引来银锭桥边。”坐人力三轮车,在短褂车夫的吆喝声中走街串巷,至银锭桥边荷花市场,沿岸美食,足使君垂涎三尺!凡来此游客,临窗览景,执壶抿酒,啖肉赏花,生怕揉碎了一窗春梦!

  什刹海,不愧为“北方的水乡”,这里胡同密织,钟楼古迹,王府花园,熠熠生辉,自然景观与人文胜迹辉映如画,雅俗文化交汇融一,君何不来此寻中国文明之源,品中国文化底蕴?九条胡同数王府,藏市井鱼龙,看提笼架鸟,弹唱吹拉,醇浓京味入云霄。也许,这就是京城的繁花吧!

  沿湖漫步东行,忽一石碑矗立眼前,乃知此为“大运河入京处”,古时什刹本为清净圣地,方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许,我已随运河,梦回江南了,就让心灵来一次远行吧……

  张 涛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张 旭 狂 草 《 古 诗 四 帖 》 下一篇:透过国画,看古人是如何防疫的?
   
  特别推荐
龙年新春将至——说说故宫里造型各异的龙
“亦师亦友”黄山情
博物馆展览的结语,缘何让人怦然心动?
重视文人画论,看到笔墨里的生命状态
中国画是审美追求更是生活态度
传统画廊的转型之路怎么走?
没有颜色却惊艳至今的绘画
流落日本的14件中国书法真迹
《丝路山水地图》:到底是“地图”还是“绘画
最养人的八个字,你有几个?
 
  本月热点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