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艺苑评谈 >
 

传世孤品“瓷母”是如何诞生的?

时间:2023-07-13 14:57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涛 点击:

文艺皇帝与创新工匠的联袂

  说起瓷器,中国人不会陌生。但在中国制瓷史上,有一件被称为“瓷母”的陶瓷珍品,却未必为公众所熟知。

  这一件珍品,也是传世孤品,烧造工艺繁复至极,集高超的制瓷技艺于一身。瓷母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清代皇帝乾隆。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将历代瓷器工艺集于一身,是乾隆灵感乍现和唐英技艺挑战所塑造的世界瓷艺巅峰。(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微博)

  细数中国历代皇帝,能被称为“文艺皇帝”的,乾隆必居其一。

  在阅尽天下珍宝后,乾隆开始思考如何留下自己的杰作。遍识天下名瓷的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全天下能找到的各种釉彩的瓷器,集中烧制在一件器物上,集大成于一身?

  由谁来实现乾隆在瓷器上的灵感和创意呢?时任景德镇御窑厂一把手的唐英可谓不二人选。

  雍正六年,在出任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之前,47岁的唐英从未有过任何瓷务经历,纯属“赶鸭子上架”。因此,初到御窑厂的他“日唯诺于工匠之意,惴惴焉,惟辱命误公之是惧。”

  为了不辱使命,唐英在景德镇整整三年闭门不出,坚持做到不应酬、不唱和、不访客、不出游的“四不”,同工匠、同吃饭、同劳作、同休息的“四同”,学技术、学瓷艺、学窑务、学管理的“四学”,以及会制胎、会彩画、会釉料、会窑火的“四会”。三年后,唐英“……可出其意旨唯诺夫工匠矣……往往得心应手。”

  在乾隆求新、求异的督促下,唐英的创意不断涌现,研制出的釉色和器型多达70余种,与乾隆携手将中国的陶瓷工艺推向了高峰。

  有仿宋代各大名窑瓷,仿商周青铜器瓷,仿动植物的仿生瓷,形态创新的盒瓶、双联瓶,化静为动的转心瓶、转颈瓶、交泰瓶,营造视觉景深的镂空瓶,多技艺交叉融合的各色瓷等。

  其中之集大成者,即是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也是今人所谓的“瓷母”。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瓶外通体以蓝紫两色为主体进行彩绘,左右两边由盖至足色彩相互交错,并使用轧道工艺,其上绘黄、白、绿、红等折枝花。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款。此瓶设计精巧,造型秀美,在轧道色地上绘花卉图案,展现出了铜胎画珐琅之效果。(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粉彩像生瓷果品盘。盘中诸果品不但酷似实物,而且都具有吉祥含义,如螃蟹寓意“一甲”,即科举殿试第一;荔枝树有“经四百余年犹能结实者”之说,象征长寿;核桃、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而枣、花生、瓜子等则寓意“早生贵子”。(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清·郎世宁《弘历观画图》轴(局部),展现出乾隆对古玩字画的热爱。(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器:瓷艺巅峰“巅”在何处?

  素有“瓷母”之称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到底有多少种釉彩呢?

  仔细数来,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种之多,囊括了从宋代到乾隆时期我国众多名窑的顶尖釉、彩工艺。

  仅从釉来看,有仿哥釉的开片、仿钧窑的窑变釉、仿龙泉的粉青釉、仿官窑的青灰釉、仿汝窑的天青釉、仿定窑的酱釉(紫金釉)等宋代釉质,以及“康雍乾”时期创造的霁蓝釉、紫色釉、珊瑚红色釉、松石绿釉等,可以说是集诸窑口、诸时代的特色釉质共聚一器。

  而从彩来看,主要有青花、粉彩、珐琅彩、金彩和斗彩等。青花使用从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做颜料,在坯体上绘画花纹,施釉后经高温一次烧成。青花色泽浓艳苍翠莹润,花纹装饰清秀、典雅,是典型明宣德时期的风格。釉上珐琅彩属康熙首创,早期彩料从国外进口,雍正六年起,清宫造办处自炼珐琅彩料,色彩种类不断扩展。乾隆时,珐琅彩极为盛行,造型更加奇巧,纹饰尤为绚丽。

  除上述釉、彩工艺外,“瓷母”还使用了多种装饰手法和纹样,可谓工艺繁复。如色地彩瓷、锦地、开光、轧道工艺等。

▲清乾隆·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开光是指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以线条勾勒出圆形、方形、菱形、扇面形、云头形或花形等多种式样的栏框,框内绘各种图案,起到突出主题纹饰的作用。此法犹如古建筑上开窗见光,故名开光。(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清同治·景德镇窑黄地绿釉婴戏图碗。色地彩瓷是以各种不同的颜色釉为地,再施一种彩为饰,各种色彩互相交错使用,形成“一地一彩”的瓷器,如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绿地黄彩、红地黄彩、紫地绿彩等多种色地彩瓷。属低温彩釉,最早在明代永乐时期出现。(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锦地纹书式糊盒。锦地系采用织锦图案作为辅助纹饰,起地纹作用,称锦地纹。其上再饰花卉,习称锦地花,又称锦上添花,意含吉祥。(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的轧道工艺。轧道工艺就是在器物局部或全身色地上刻划纤细的花纹,然后,再其上填绘各色图案;或在锦地开光内绘山水、花鸟、人物,书写御制诗篇等,故有“锦上添花”之意。(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将如此繁多的纹饰、工艺集于一器的制造难度有多大呢?

  从专业角度来说,众多的纹样与不同的施釉、绘彩、控温相叠加,制造难度将呈几何级倍数增加。

  制作者需要通盘考虑各种纹样的绘制、施釉顺序、入窑温度、入窑次数等。不仅要控制窑室温度变化,还要控制窑内烧成气氛,整个烧制过程需要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丰富的经验和时刻的认真,一丁点失误,都会前功尽弃。

  很难想象,在没有精确的测温工具和工艺流程设计软件的当时,完成如此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该有多难。

  神:艺术重器何以载“道”?

  除了毫不收敛的“炫技”,“瓷母”还隐藏了哪些文化意蕴呢?

  “瓷母”腹部的主题纹饰,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十二个开光。其中六幅为“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三阳开泰”“吉庆有余”的写实图画。另六幅为锦地蟠螭图、灵芝图、如意图、蝙蝠图、“卍”字图、花卉图,分别寓意“辟邪”“长寿”“如意”“福”“万”“富贵”。

  这些吉祥图案包含了动物、植物、山川、人造物,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是“天人合一”观念的直观表达。

  品赏“瓷母”,能让我们获得哪些启示呢?

  一是系统观念。完成“瓷母”如此繁杂且精细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整体的统筹与协调。督陶官唐英将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协同配合、攻关每一道技术难题,终成名作。

  二是创新精神。乾隆打破时空局限,将多种制瓷技艺融于一器的思维创新,唐英带着景德镇工匠们在制作流程和工艺上的重大创新,共同成就了这件浑身散发着巧思狠技的艺术孤品。

  三是工匠精神。唐英从一个瓷器“小白”在“四不”“四学”“四会”的自我管理下,逐步成长为“陶瓷神人”,其作品被称为“唐窑”“国之瑰宝”。为完成乾隆“瓷母”的创意,唐英组织工匠们艰难攻关,反复试烧,不知经历多少次失败,花费多少心血和劳动,才烧造出这件传世之作。

  四是国盛业兴。清代康雍乾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康乾盛世”,景德镇制瓷业也步入黄金时代。御窑厂的瓷器生产在数量、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各种新奇神巧的制品层出不穷。试想如果没这盛世局面,“瓷母”如何能得以问世?

  【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简介:

  吕军,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文博遗产系主任。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康坤全 刘佳

  责编 | 刘娴

  审核 | 蓝希峰

  采写 | 王涛

  制作 | 胡琪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笔尚法度 格物求真——试论宋徽宗与宣和画院的审美取向 下一篇:谁的青铜器——探寻湖南商周青铜器之谜
   
  特别推荐
龙年新春将至——说说故宫里造型各异的龙
“亦师亦友”黄山情
博物馆展览的结语,缘何让人怦然心动?
重视文人画论,看到笔墨里的生命状态
中国画是审美追求更是生活态度
传统画廊的转型之路怎么走?
没有颜色却惊艳至今的绘画
流落日本的14件中国书法真迹
《丝路山水地图》:到底是“地图”还是“绘画
最养人的八个字,你有几个?
 
  本月热点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