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北京 书画 收藏 上海 专访 吴冠中
 
  主页 > 艺苑评谈 >
 

南宋的山水画世界

时间:2024-10-28 14:19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马远 松寿图

南宋( 1127-1279)在长达153年的统治中,重视文人的程度堪为史上之最。画家作为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南宋颇具规模。有专门从事绘画的专职画家,也有文人雅士、高官显贵和出世高僧,但是画院画师的创作风格依然是当时的绘画主流,影响整个南宋的艺术创作。南宋画院基本沿袭北宋宣和画院的旧制,有些画家本来就是宣和画院的画家,因不愿降金,相继追随赵氏朝廷南渡临安,如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端、张浃、顾亮、李从训、马公显、马祖兴、焦锡、马兴祖、王训成、周仪宣等。高宗重设画院后,这些人复入南宋画院,后陆续补充当地画师进入画院。画院人才济济,绘画技法更加成熟,绘画题材更加广泛。

李唐 万壑松风图

总的来说,南宋山水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典雅蕴藉的青绿山水与苍劲淋漓的水墨山水相映衬。南宋前期赵伯驹、赵伯骕兄弟的青绿山水,不仅具有传统青绿山水成熟的笔墨技法和敷色染色技法,而且在严谨精确、富丽堂皇的山水景致中注入文人洒脱豁达的情怀和审美趣味,同时又糅合了北宋文人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创造了一种洁淡俊雅、柔丽清新、浑厚润滋、具有文人的气质和诗意的情怀的院体青绿山水画。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局部

第二个方面,边角式构图成为南宋山水最典型的特征。南宋之前绘画最主要的构图方式是巨幛式全景构图。南宋偏安一隅,作品画面的构图也出现了变化。北宋末年,山水开始出现了重在表现意境的局部小景构图。到了南宋,局部的小景山水更是得到迅速发展,许多画家开始创作局部的边角式构图山水,出现了“马一角,夏半边”之说。南方的山川风景与北方的名山大川不同,地理环境限制了画家的视线和观画角度,这些均改变了山水在画面中的表现方式。再有北宋宣和画院的部分画家追随高宗南渡,一路跋山涉水,在近距离的接触和写生中,山石的结构、纹理等局部的观察更加深入和感性,山水画中的笔墨技法快速发展和进步,创造性地出现了适于表现山石体面结构的各种技法,用于表现山石纹理的质感,开始走向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从而山石的近观表现也更加得心应手。创新性的边角山水取景方式,相比于全景山水而言无疑会更适于发展。

马远 雪滩双鹭图 局部

第三个方面,册页纨扇的小品画盛行。法度严谨、笃实气氛深厚的北宋画法到了南宋,则发展为创造更加自由、精神更加解放、艺术风格更趋于多样化的绘画风格,清雅率真的水墨山水在南宋后期画坛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北宋盛行的大尺幅全景绘画,在李唐、刘松年之后, “近观以取其质”,重在表现“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的边角山水盛行。而局部的小尺幅山水画创作,特别是册页、纨扇的小品绘画形式,更便于欣赏和交流。画家通过截取不同的局部小景样式,表现自己对绘画观念和审美的理解。简淡、率性、洒脱的局部小景构图更适合抒发画家自身的情趣,小幅山水画的形制的兴起与流行,让局部边角山水创作更加得心应手。在文人和禅僧之墨戏的推波助澜下,更让简笔的小品画创作方兴未艾。

夏圭 溪山清远图 局部

南宋初期除了仍用宣和画院的人外,陆续补充当地画师进入画院。画院人才济济,绘画技法更加成熟,绘画题材更加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都有了创新和发展,共中山水画是南宋画院的重要门类,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画家,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以李唐、萧照、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水墨苍劲的院体画,成为南宋山水的代表性风格。


(传宋)马远·雪景图 纸本设色 256.3x101.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元代大批文人参与艺术创作不同,南宋的山水画创作是以画院职业画家的创作为主。南宋偏安一隅,在政治经济相对稳定以后,才开始重建画院。初期很多画家本来就是北宋画院的画师,后追随赵氏王朝到了临安,复入南宋画院。所以,南宋初期的山水画必然延续北宋画院画风。中后期,南宋山水画在风格形式和笔墨技巧上,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李唐作为南宋绘画的领军人物,在南宋山水画风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南宋山水画风均受其影响,其中包括“南宋四家”中的其他三家。以李唐、萧照、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为代表的水墨苍劲一派的山水画,大胆剪裁,打破了北宋全景式构图的形式,创造了很多新的笔墨技法,水墨淋漓、笔墨放纵的边角式构图,成为南宋山水的代表风格。

南宋 萧照 瑞应图 上海龙美术馆藏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寿”字的100种写法 下一篇:数字技术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特别推荐
数字技术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南宋的山水画世界
“寿”字的100种写法
当科技遇上非遗 让你“一键”爱上中华传统文
20幅云山图,美醉了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讲座赏析“舌尖上的
故宫里的对联,用楷书写出来竟然这么美!
遗士骏骨见脊梁(之一)——元明画从龚开谈起
“致敬李白”诗歌雅集漫谈活动举办
谁说柳体无大家?
 
  本月热点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