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北京 吴冠中 上海 专访 黄金时代 书画
 
  主页 > 艺苑评谈 >
 

揭秘历代画家混饭史

时间:2025-03-11 09:52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要讨论温饱,听着就觉得有些扫兴。“温饱”这种词,从来都是跟诸如“雄心”,诸如“情调”放不到一块儿去的。但是,即便是雄心万丈化为一声叹息,但是温饱问题从来都是必须正视的大事。纵使心中有对锦绣前景的种种想象,也得首先照顾好吃饱穿暖。

老话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说的是能否依靠环境生存。自古都说要有一技傍身,这才是安身之道。技有万千,谋得温饱是第一步。 在许多时候,艺术的走向,从来是与从事者的基本生存需求相一致的。

绘画,自然概莫能外。

唐代:民间画师与宫廷画师的待遇差

说到唐代,往往会冠以“辉煌”。 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开放包容,最海纳百川的朝代。 所有的梦想,都能得到安置。 所有的才华,都有够绽放的土壤。

《文苑图卷》南唐画家周文矩

《文苑图卷》局部

这是没错的,放在一个与同时期的其它国家相对照的水平尺下,唐代的国力水平确是高出平均值太多。 不过,放到普通的个体上,就没那么气势壮阔了。

即使在全盛的开元时期,一个唐代民间画工的工钱与泥瓦匠、木匠一样,每日十五文。 如果画匠是一家五口,按照开元年间的米价,五口之家每日买米就需十三文钱的开销。 买米之后,只剩两文钱。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不过,同样是艺术工作者,民间画家与宫廷画家的差距非常大。 吴道子等有官衔的宫廷画家时常有皇帝的“赐宴”,官员间的“公宴”,宫廷画师们,有着吃不完的宴席和领不完的红包。

《五牛图》/韩滉

宋代:皇室美学的全盛

宋代的几位皇帝喜欢绘画,是全天下画家的运气。 酷爱艺术而著称的宋徽宗设立了画学和翰林书画院,把绘画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使民间画家有机会捧上皇家饭碗。 考生进入“画学”之后,朝廷包吃包住,解决了画学成员们的吃饭穿衣问题。 画院制度下,宋代绘画的审美标准变得整体规范划一,院体画成为主流。 毕竟,在放飞个性之前,先得充分考虑到衣食问题。

董源《寒林重汀》

画师们的整体待遇是提高了,但是,绘画并不是个高收入行业。 宋代等级最高的画家为“待诏”,年薪是24贯。 宰相基本年薪是6000贯。

从实际需求出发,宫廷画师们纷纷开源卖画作为副业。 几乎所有的娱乐场所、茶肆酒楼都挂有画院名家的真迹画。 据《梦梁录》记载: “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引观者流连。 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前。 ”

《双喜图》/崔白

元代:文人的哀歌

这个游牧民族铁腕统治的朝代里,绘画艺术却斩钉截铁的向着文人风格上迈进。

吴镇《渔父图》

文人地位前所未有的降低,文人们纷纷隐居山林,寄情笔墨绘画。 著名的元四家: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只有黄公望早年间做过芝麻官,其余三人都不热衷仕途。

在这不足百年的黯淡岁月里,绘画艺术以别样的风格显得愈发楚楚动人。

《陡壑密林》立轴 黄公望

明代:有钱的说了算

这个时期,画坛最值得玩味的变化,不再是宫廷与民间的分别,而是随着资本萌芽的逐渐成长,变成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新贵们对艺术走向的影响。

《桃源仙境图》/仇英

富商们急需用文化艺术拉高社会地位的短板,他们在过去宋代只有文人们才乐衷的种种风雅活动中表现出了执着的热情。 画家们的饭碗再次有了着落,而因为金主的身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明代的绘画风格表现出了不同往昔的复杂纷呈的风格。

《荷花鸳鸯图》/陈洪绶

清代:百花齐放的春天

清代历朝的画家繁花齐放,有史可稽的画家多达近六千人。 比起在连绵不断的文字狱中遭受无妄之灾的清代文人,皇帝们对画家还算不错,历代皇帝都很重视绘画。 到了清代中期的康乾年间,宫廷画家越来越多。

《南山积翠图》/王时敏

乾隆年间的宫廷画家分三等,月薪分别为: 11两、9两、7两。 当时一亩良田约售价10两。 但是好待遇并非一成不变,工作是否勤勉,艺术水平有无提高,又或者皇帝品味的变化,都可以影响画家们的薪酬变化。

康乾盛世,不但宫廷画家的皇家饭吃得香,民间个体户画家同样吃得开。 郑板桥自述在1748年卖画收入纹银1000两,而当时县官的基本年薪只有100两。

题识:扬州鲜芛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板桥郑燮画并题。

民国:文人的哀歌

清代之前,公开售画无疑是惊世骇俗; 晚清时期,明码标价还属有失斯文之举。 到了民国,已经没有人对公开售画有异议了。

《虾》/齐白石

民国时期的字画市场很发达,几乎所有画家都挂榜卖画。 战乱频频的民国,经济混乱、通货膨胀,民间以收藏名家字画为保值手段。 因此,民国画家的饭碗还算丰裕。 以1913年吴昌硕的润格为例: 堂匾2两、斋匾8两、楹联三尺3两、四尺4两。

民国字画市场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意味着画家的求温饱谋生存的手段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小圈子中的流转、交易,民国字画市场还出现了美术社团、画铺、润格制度、书画中介人,以及报纸杂志的广告宣传,等等新兴的商业手法和宣传手段。

《流民图》蒋兆和

《流民图》局部/蒋兆和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溥儒的画:一个“雅”字,尽显文人风骨 下一篇:水墨之间:明清文士们的闲情雅致
   
  特别推荐
水墨之间:明清文士们的闲情雅致
揭秘历代画家混饭史
溥儒的画:一个“雅”字,尽显文人风骨
文化出海:让陶瓷文化成为“破壁者”
观长信宫灯 窥西汉风云
从“约翰·莫尔绘画奖”看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认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宋画十大家,画史巅峰之作
三十幅绝美兰花图, 三十种风情!
古代经典山水画50幅,太养眼了
 
  本月热点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