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北京 伦勃朗 收藏,书法,绘画
 
  主页 > 艺苑评谈 >
 

从鲁虹“恶语”事件看中国美术批评环境

时间:2008-07-01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我将自己主编的杂志上开设一个关于美术批评的学术专栏,并就最近鲁虹对王南溟的“恶语事件”定为下期专栏文章,目的在于还原鲁虹评论吴冠中的观点以及受到质疑的批评观点,使得争论议题回到学术立场上来,扭转“骂论不分”的批评氛围。(以下文字可能作为下期栏目的“编者按语”。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来稿支持,提出建议性宝贵意见,促进艺术生态与批评环境的康健发展)。

    最近,鲁虹冒极大的学术声誉风险,公然抛出《回答骂骂咧咧的王南溟——兼谈反对“讼棍批评”》一文,令美术圈内外人士大跌眼镜,这与鲁虹一向“蔼蔼君子”形象所不相符。文中涉及“离婚”、“孩子”、“奶粉”、“幼儿园”、“心理”、“相貌”、“猥亵”等人身与隐私的直接用语,而非“讼棍”和“马虻”间接的隐喻,它们毕竟不属于学术范围。然而,这场风波缘起鲁虹参与主编《吴冠中全集》学术因素,他对吴冠中艺术与主张的高度赞扬,代表权威批判家的普遍态度,结果引发许多质疑与批评。何况吴冠中的艺术及其艺术主张,本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学术“公案”,它关系到中国当现代艺术发展、学术批评、理论方法、历史态度的诸多要素,引起人们争论与关注也自然不过的。但是,对吴冠中进行赞扬和吹捧的理论家、批评家,鲁虹不算是最过分的。问题是别人不像鲁虹开设博客,时不时地与网友进行互动,这是鲁虹必定被卯上的关键原因。包括本人对鲁虹评论吴冠中文章以及批评方法也有一定意见,但均在学术范围,还没有到了恶语相加的地步。很显然,鲁虹这次突发地抛出《回答骂骂咧咧的王南溟——兼谈反对“讼棍批评”》有着不可回避的因果关系,在吴冠中议题以及艺术与批评的“历史意识”等问题上,鲁虹面对诸多批评质疑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可能是他事务繁重,加之众多批评者都是些新人,被怠慢也不奇怪,只是偶尔用豆腐块小文章回复一下,通常是大而概之地或一笔带过,对各种批评质疑缺乏准确的针对性,甚至指责批评者没有学术水平和专业资格。最关键的是那篇影射批评者是文革“红卫兵”的《从“批林批孔运动”说开去》文字,简直如似点燃了火药桶,招来更多的批评或谩骂。《美术焦点》随即做出反应,设了“请鲁虹回应:面对四面八方的批评”和刊载了系列文章的专栏,其中编辑不少是批评鲁虹的文章作者,自然包括总编王南溟在内。可是,引发鲁虹“老羞成怒”显然不是那些文章,因为他早已清楚那些文章,关键在于《美术焦点》刊用一张明显带有丑化鲁虹个人形象的照片,它才是导致他抛出《回答骂骂咧咧的王南溟——兼谈反对“讼棍批评”》关键点。他之所以在文中说“王南溟是从行为到相貌都让人感到猥琐的人”,这无疑是对那张丑化性照片的“对号”。关于这不雅的照片,编辑显然带有主观恶意性质,即便它来自网络,刊登它完全超出了严格的学术范围。

    为此,我向王南溟求证照片一事,他说他没有直接参与组稿,更不清楚那张照片的情况,直到杂志印出来才知道。即便王南溟所言属实,可作为总编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难怪鲁虹相信《美术焦点》批评他的系列专题,是王南溟组织自己的学生对他发起的攻击,因为部分文章作者和《美术焦点》杂志编辑跟王南溟教学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一点不完全正确,因为对鲁虹的“历史意识”与批评方法的表示质疑的人,有的根本不属于王南溟的学生圈内人士,只能说明鲁虹与王南溟在以往学术或社交方面潜在一些“影响”,这次“恶语”不过是爆发的结果。

    《当代艺术》将开辟一个专栏,就吴冠中的艺术思想与历史地位、以及鲁虹的学术观点与批评方法进行讨论。因为它是中国当现代艺术悬而未决的第一大学术“公案”,对它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澄清,对中国现代美术史、批评方法、文艺思想,今后艺术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而不在于吴冠中或鲁虹的本身,涉及太多的艺术家、批评家,以及艺术作品和美术史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当代艺术在理论上还没有解决一个现代性的根本问题,这一“公案”背后掩藏着当代艺术的全部问题。

    最后,希望《美术焦点》总编王南溟以及编辑就刊用鲁虹那张丑化性照片进行必要的道歉。与此同时,鲁虹有必要就《讼棍》一文向网络公众有个歉意交待,特别是作为一名批评家,他有义务捍卫良好的批评环境,否则就不存在学术批评和批评家,更不享有批评任何人的权利。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打响书法“申遗”文化保卫战 “汉字书法”成了“国家遗产” 下一篇:名人砚趣
   
  特别推荐
行书怎么可以写得如此秀丽!
从徐悲鸿、冯法祀、冯相成的艺术成就看中国油
墓志源流与形制演变
魏启后先生谈书法
简而不陋,得意忘形:评中国梵高陈子庄的绘画
故宫馆藏七件清朝书法欣赏,幅幅精品
「宣德十年」朱瞻基的审美观|上海嘉禾2021秋
宋代画坛高手如林,山水画更是一座文化高峰
书画界两位泰斗明争暗斗起来,简直是昏天黑地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本月热点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书法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品格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