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8-10-24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近期在江苏南京举办的第31届世界戏剧节上,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26台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舞台艺术精品,让中国观众发出了“原来戏剧如此多姿”的感叹。
与此同时,面对世界戏剧的潮流多变、新意无穷,多年来被苛责为落伍、保守和缺乏新意的中国传统戏曲,也产生了自己的疑问:是跟随时代潮流,还是保持传统特性?如何在创新和坚守中找到绝佳的落脚点?
世界戏剧节在诞生半个世纪之后,终于来到中国这一戏剧传统大国。16日至26日戏剧节期间,观众既能看到俄罗斯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等充满古典韵味的经典作品,也能欣赏到来自百老汇《阿伊达》的流行文化。同时,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也准备了《牡丹亭》《桃花扇》《雷雨》等传世之作。这些作品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戏剧节的“传统”主题。
更多的作品则展示了当今世界戏剧的“新姿”。各国戏剧家们以极具天才想象的创造力,极力拓展21世纪戏剧舞台艺术的创新空间,创造出肢体剧、广场剧、多媒体剧这些新形式、新剧种。同时,多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也成为展现戏剧“新姿”的另一种形式。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的《西哈诺》,将法国剧本、意大利音乐、日本表演和中国舞台结合起来;上海芭蕾舞团的《花样年华》,伴着爵士乐,穿着旗袍跳芭蕾……这样的探索让戏剧的文化魅力显得更为多元、更为世界化,又更加凸显出每一种文化独特的魅力。
然而,反观世界戏剧节上的中国戏剧,经典剧目占据了主要位置,京剧、昆曲、话剧……仍在以传统的方式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当然,作为第一次参加世界戏剧节的中国,首要任务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戏剧。正如国际剧协名誉主席贝尔哈兹所言:“中国的戏剧工作者对于西方戏剧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戏剧节来到中国,如同搭建了一个传播平台,让各国弥足珍贵的艺术样式在这里被展示、被研讨、被欣赏,同时,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中,加深彼此的理解和欣赏。
今年9月24日,中国剧协自1981年加入国际剧协以来,首次当选为执委会成员国,随后世界戏剧节来到中国,这都意味着中国戏剧的世界地位大大提升。而作为世界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求中国戏剧在发展中,不仅顾及到本国文化的延续和生存,也要为保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正因此,贝尔哈兹才发出倡议,中国的戏剧家们,在保护传统的过程中,请努力创新出新的戏剧品种和表现形式,让古老的戏曲国家焕发新的生机。
是坚守传统艺术的独特性,还是追随世界潮流的时代性?这或许并非一个不可转化的矛盾双方。早在上个世纪,鲁迅曾就“文化发展”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不能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会落后;失去了民族的固有血脉,也就没有了根基。保持传统的同时,莫忘跟上时代的潮流,这或许是中国戏剧界应有的心态。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