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他将近百岁高龄的时候,他会成为媒体和公众热议的对象。而议论的焦点并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的藏画,还有他和他儿子的十数年人间相隔。
大概在10月底,坊间传出季羡林先生藏品流向拍卖市场的消息。一个月后,季羡林先生所在的北京大学正式发表声明,称学校工作组已经查明,举报人手中的字画藏品全系伪作,因此所谓的“秘书盗卖”完全没有任何根据。本来事情到此,已让人感觉波平浪静,但没想到几天后,上海一家媒体又披露说,季羡林先生本人并不认可北大的调查结论。在视频资料中,季羡林先生明确地说:“偷画的事情,谁也掩盖不了。”这篇报道再次引起了强烈的舆论回应。
最早披露季羡林藏品流失的新华社记者唐师曾说过,“我爱母校,我相信组织”,其实这也是很多关注季羡林、关注北大的人的心声。实在没有理由怀疑有着百年老店声誉的北京大学,会在如此严肃的事情上弄虚作假。但是同样,人们也没有理由不相信季羡林老人亲口说出的话。但事实毕竟只有一个,只是在目前看来,这个对公众来说至关重要的事实被云雾所掩盖,迫切地需要有人加以厘清。
据季羡林先生的弟子介绍,季羡林藏品之丰富、价值之高昂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从法理上看,这些珍贵的藏品无疑是属于季羡林个人的财产。但从文化角度而言,这大量的书画、金石、典籍、信札和手稿又是整个民族的财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北大都有责任保护好这些东西,不让它们丢失和损坏,更不能让某些觊觎者通过不法手段窃取。人们很想了解的是,在保护季羡林先生藏品方面,北大和其他机构究竟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是否科学和严密,会不会给少数人留下可乘之机?从媒体公开的报道和季羡林本人的描述中,确实能够看到一些令人不安的魅影。有的人“当面叫你季爷爷,背后偷你的画”。更难以想象的是,季羡林的儿子竟然因人为阻碍,在漫长的13年时间里见不到自己父亲的面。这些诡异的现象让人无法不怀疑,在涉及季羡林藏品和个人财产的事情上,的确存在疏漏和错误。
季羡林先生被称为国宝,是硕果仅存的文化大师之一,对待这样的文化巨匠,无疑应给予无微不至的保护与关照。但是,这种保护应该有一些前提,比如应满足基本的人性要求,无论有着怎样的理由,都必须让他能够自主会见亲人和朋友,并在生活、工作地点的选择方面充分尊重其个人意愿。如果有人以保护为名,变相限制了他的个人自由和财产支配权利,则“保护”就会变味,甚至让人感觉不堪。
看惯世间风云的季老先生说,天底下事情不能掩盖,掩盖就会弄巧成拙。这看似简单的感慨,对有关方面来说却应该是温厚而严厉的敦促。在我们看来,围绕着季羡林先生藏品丢失的疑云,至少有几件事是非做不可的。北京大学应该向社会公布季先生藏品的保护与管理细节,并配合教育部门对之加以清点,必要的时候可以请局外人予以公证。鉴于在藏品丢失问题上存在不同说法,司法机关也应该介入调查,以查明其中是否存在犯罪情节,给季老先生本人和公众一个心安。此外,负责季羡林生活起居的部门应该给社会一个解释,为什么他们父子会那么长时间无法会面,如果这个解释是合情合理的,则不仅能释去当事人心中的不快,也能给旁观者一点精神安慰。在这些事情一一落实之前,任何声明和结论恐怕都不能让公众信服与欣慰。 蔡方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