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论坛的主题论题,新兴国家的崛起显然成为了一个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论坛以“艺术收藏的新浪潮:重写艺术格局?”为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主题论坛由伦敦艺术大学新任校长约翰?图萨爵士(Sir John Tusa)主持,邀请了伦敦蛇形美术馆馆长朱利亚(Julia Peyton-Jones)、莫斯科摄影美术馆策展人奥尔加(Olga Sviblova)、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赵力以及意大利普拉达(Prada)艺术基金会吉尔曼诺(Germano Celant)结合这个论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坦率与真诚是探讨问题的基础
主题论坛开宗明义地指出了目前非常特殊的背景——既有不断深化的金融危机,又有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还有不同文化理念、文化背景以及政府、民间、机构等不同力量的胶着角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趋势会变得更加的明显而不是衰退。因此,本次论坛能够在极其真诚与坦率的交流中讨论问题变得尤其重要。主题论坛同样认为讨论全球化的问题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参与,故而认为来自中国、中东和俄罗斯的意见应该得到充分重视,这也是论坛意义的所在。
收藏家与艺术家:当代文化的对手还是盟友?
针对当代艺术的变迁,本次论坛深入探讨艺术创作与艺术收藏在此背景下的共时性的变化,进而指出当代文化的变迁已经渗透进了整个艺术世界,这使得艺术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造成了更多的争议性。譬如收藏家的概念显然出现了新的变化,它已经逐渐远离了个人的趣味或群体的品格,更多地发展为当代商业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或者赤裸裸地彰显出所谓其投资性的行为指标,一些收藏家更将收藏行为视为个人商标性的运用,借助于艺术而提高了个人的文化身份;还有艺术家的商业化与明星化,受到当代消费文化的影响以及商业、市场以及媒体的共同作用,当代艺术家的商业化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其中重要的艺术家也已经成为商业、市场与媒体争相追逐的对象,逐渐出现了明星化的现象,譬如说美国的杰夫?昆斯、英国的达敏?赫斯特就是其中的代表,而这种现象正在蔓延至全球。在本次论坛中针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也呈现出非常迥异的意见,也引发了彼此间的争论,但是主流意见仍是认为当代文化是艺术创作的真正来源,而当代艺术的收藏也应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文化的时代特征与相关责任。
俄罗斯的收藏家:是对新艺术的赞助还是仅仅为了荣耀?
虽然俄罗斯收藏力量的崛起是近期非常值得关心的现象,但论坛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在其国内的艺术收藏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2007年之前进入的收藏家,主要关注的是俄罗斯的传统艺术或者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的20世纪初期俄罗斯先锋派的作品,只是进入2007年以来俄罗斯的新收藏家才开始更多地关注当代艺术的领域,而他们收藏的方向也变得较为得广泛,不仅针对俄罗斯当代艺术进行收藏,同样也对西方还有中国的当代艺术发生了兴趣。从市场成熟度而言,俄罗斯的国内艺术市场目前亦非常薄弱,没有国际知名度的拍卖行或者画廊,但近期俄罗斯举办了一系列的双年展、艺术博览会等活动体现了自身的活力,而俄罗斯艺术收藏力量的崛起尤其是最近出现的建立私人美术馆的趋势,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当代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发展。一些与会者同样也对俄罗斯富裕阶层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的稳定性表示出担忧,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原油价格与原材料价格不断回落的形势之下,俄罗斯富豪个人财富缩水的比例逐渐增大,而卢布贬值的预期和俄罗斯外汇的紧缺,都将导致近期俄罗斯艺术收藏的某些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