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几年前画家刘海粟的遗孀和子女为争夺遗产对簿公堂,日前又有媒体曝出,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家族内部也“战火纷飞”,争端仍是大师作品。然而,当大家总被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师所吸引时,还有一批美术家及其宝贵遗产在淡出大众视野,不由得使人疾呼:抢救性整理被忽视的美术家遗产,迫在眉睫!
这是笔者最近看到北京画院抢救性整理并推出“丹青化境——李斛绘画精品回顾展”时极为强烈的感受。开幕当日,观者云集,从全国政协副主席到普通市民,从前辈耆宿到年轻学子,大家看到李斛作品时无不为之叫好。然而,如果没有这个展览的机会,有多少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他?也许他们还会反问:李斛是谁?
这一问,暴露了当前学术研究、艺术教育的种种弊端。对于传统精粹的挖掘整理,重口号而轻行动,重艺术史的提名而轻真正的建树。文脉的传承,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年轻人不知祖师,不知渊源所自,谈何薪尽火传?
李斛的素描作品以坚实的造型基础,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严谨雅致而又活泼抒情的格调在我国素描教学及创作领域独树一帜,所绘人像有符尔拜因、安格尔等素描大师的遗风。当年,徐悲鸿评价这位高足时曾说:“他是中国的安格尔!”他绘制的素描“石膏像”问世后,多年陈列于美术学院的教室、走廊中,成为几批美院师生学习、观摩的范本。数十年后,当我们再以新的角度观赏这些作品时,仍然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些有着深厚艺术底蕴的作品,为新中国画坛培养了一代优秀的人才,如靳尚谊、姚有多、范曾……
当日的研讨会上就坐满了李斛的学生。清华美院教授李燕回忆道:教素描课时他总要求学生尽量少用橡皮,每当看到学生要动手擦,他就抢先一步说“橡皮借我一用”。待到下课时,看到口袋里有许多橡皮又会打趣道:谁的东西落地上,我给捡到这里啦!给学生留足面子却又将真正的严格灌输到他们心中。
70多岁的画家李宝林回忆起李斛对总政美术工作的支持时说,到他那里借画甚至都没有打借条。许多学生不忘他的教导:“学西画是要更好地为中国画服务,更好地学习和发扬传统。西画基础扎实,但我们要用宣纸、毛笔和中国画形式画人物。”对于中国画从传统转型到现代,他做了很重要的工作。蒋采苹认为,对于中国画的中西结合,从古典开始还是从抽象、装置方面结合的问题,李斛的探索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要警惕有些所谓的中国画打着“创新”的旗号,背离人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她同时感慨:年轻人不了解李斛,因为宣传、展示得太少了;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像李斛这样踏实做学问的实在太少了!
由于各种原因被历史湮没的美术人物还有很多。比方说与齐白石同时代的花鸟画家陈半丁,如今还有多少人了解?无怪乎近来常有人发出呼吁:美术史亟须重写!
李斛淡出大众视野,或许因为他五十几岁就过早地去世了;但他的艺术主张不应被漠视,他革新中国画的心愿还未完成。系统地搜集整理就是保护美术遗产的第一步,因此,我们要感谢北京画院推出了这样的好展览,我们也要倡导更多的美术机构共同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中来。
不挖掘传统、不展示精品,何谈继承,遑论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