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企业新闻网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几千年前,我们伟大的老祖宗们,就为他们的子孙后代设计了不朽的做人、做事、修心、治家、治国的真理。
这些“真理”往往用成语、格言的方式“定格”——高度浓缩,高度凝炼,高度概括,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使人们耳熟能详,从而能够广泛流布,深入人心。
还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最妙的特征:古今通用,跨地域通用。
例如:
邯郸学步(《庄子·秋水》)
前两个字是一个地名(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因其中的典故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而成为跨地域、跨时代的“成语”。
爱屋及乌——全句: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尚书大传·大战》)
喜爱那个人,也连带地爱护停留在房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连对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也喜欢。
“及乌”两个字,并不是现代语,但并不影响跨越千年时空,仍为现代人常用。
再如:
为尊者讳(音会)——全句“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孔子编辑《春秋》时,坚持“述而不作”的态度,对于那些事件重大的、不好定论的史实,往往欲言又止,采取“讳而不言”的态度。
这是教人做人、待人之道:为长者、尊者、贤人、亲人“隐恶”、“覆短”(不是“护短”)。
此正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之意。
人非圣贤,谁能没有过失?——、陈冠希、我、你、他……谁也不例外。
用一句“俗到极点”的百姓俗语吧:谁屁眼上没有干粪?
自己带着干粪,去指责他人的干粪,半斤八两,何必?
再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老:敬爱、孝敬。尊敬、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孝敬别人家里的长辈。
幼:爱抚、爱护、教导。爱抚、爱护、教导我家的孩子,从而推及别人家的孩子。
文怀沙是个耄耋老人,不论是1910年生,还是1920、1922年生,我们何妨把他当作我们的长辈看待呢?“其人将死,其言也真”,我们“晚辈”又何必“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穷追不舍、赶尽杀绝呢?——百度的“文怀沙吧”里面,恐怕已经是中国最不堪入目之“骂场”了。
陈冠希如果不在娱乐圈混,是个普通人,即使犯下了“艳照门”的低级错误,也是可以悔改、容许悔改的。我们又何妨看做我们的学生、晚辈,给些宽容呢?——百度的“陈冠希吧”,倒还有些“人味儿”。
再如:
幸灾乐祸——幸、乐: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反而欢喜雀跃、高兴异常。
《左传·僖公十四年》:“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
直言“幸灾”、“贪爱不祥”(爱看别人遭殃)的人,是“不仁、不义”之人,没有慈悲心、没有善心、没有义道。
这样的人,“四德(仁、义、礼、智)皆失”,便是心胸狭隘的“小人”、恶人、无礼之人、不智的蠢人了——心中自命的那点“仗义直言”,其实无“义”可寻,只不过是“愤青”的标签罢了。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
说的很清楚,“幸灾乐祸”者,会给自己招来“陷身、灭族”的灾祸,岂可不慎?(虽然不会马上“陷身、灭族”,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啊。)
善恶、祸福,如影随形
媒体、网络,本来是中性的工具、媒介,但因为用的人不同,便有了差异分野——
善心、善用之,可以育人、惠人、积德、培德、引导社会风气向善,可以和谐和睦我们的社会;
恶心、恶用之,可以“毁人”、伤人、坏德、败德、引导风气向恶,与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完全背道而驰。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到,福已远离。”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做人之理,千古不变,还是做个吉人、善人好啊!——愿天下人共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