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晨报
广东省惠州某村原定于4月27日举行“广东省古村落”揭匾仪式,可就在仪式举行前两天,嘉宾们接到通知,仪式取消。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原因是做好的花岗岩石匾上6个大字为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所题。陈绍基因涉嫌贪污受贿已被中纪委立案侦查。
这一幕其实一点都不陌生。当年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胡长清酷爱题词,江西省内处处可见胡大人的手迹。胡长清一落马,江西各地为了铲除他的字,费了老鼻子劲。
纯从书法的角度来说,陈绍基、胡长清肯定不如古代大家,其书法搁在几百年前,估计也就是普通私塾先生的水平。但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这问题。在当下,在喜好题词的官员当中,他俩的字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当得起“书法”之谓,而非许多官员那样只能算“涂鸦”。特别是陈绍基有一幅“黄花晚节香”的横幅,字遒劲有力,且法度森严。只可惜,这“晚节香”成了陈大人晚年落马的莫大讽刺。
中国自古有因人品而论其书法价值的传统。古代尽管有这种字因其人、文因其人而分高低优劣的倾向,但基本上还是遵循文化艺术的基本规律。字因人格而贵的,起码其书法确实是优秀的,比如颜真卿和岳飞。而那些身为奸臣的大书法家,只是他们的作品在文物市场上卖不出好价格而已,后世鉴赏家并不因此将其艺术水准一笔抹杀。
可见,艺术评价受权力的影响在旧时中国虽然有,但不是完全由其主导。那些达官显贵或博学鸿儒多半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以大教育家蔡元培为例,他可是清朝的翰林,同盟会的元老,民国初年当过教育部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其人品、资历、威望是知识界公认的。但他的书法欠佳,因此他很少题词。甚至当北大校长时,他的同乡、北大的教授钱玄同半带讥讽地问他,你的字这样丑,怎么能点上翰林呢———因为翰林是看重书法是否端庄娟秀的。蔡元培解嘲说,大约当时的考官眼花了。
搁到现在,很难想象一个教授敢和校长开这样的玩笑。这些年来,权力的威力是越来越大,权力的光环也越来越耀眼。一个人只要手中有权,似乎就无所不能。爱写点散文诗歌的,便被捧为文章大家;能懂点乐理的,便被捧为音乐大家;字写得比一般人强的,就一定是书法大家。比如,证监会原副主席王益,连五线谱都不懂,写了个《神州颂》交响乐,便有人运作到由国家级乐团到处巡演。郴州市委原书记李大伦爱写散文,于是其文集风行全市。像陈绍基这样书法水准相当不错的实权人物,自然到处有人求字,到处有人吹捧其书法水平。久之,他就真以为自己是书法大家,心安理得地做广东省书法协会的主席。
只是,他以不光彩的方式失去了权力,其题写的字一夜之间就被贬损若斯。他要知道这事,不知做何感想。靠权力装点门面的艺术,一旦权力褪色,留下的一定是斑驳的、惨不忍睹的底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