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术报
在全国美展中设立艺术设计展已经是第三届了。自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开始设立的艺术设计展,顺应了设计蓬勃发展的时代趋势,旨在完善大美术理念,并进一步扩大设计艺术的地位和影响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近十年来,设计的发展已经以燎原的姿态蔓延,成为美术院校中的主科目。全国美展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美术盛事,在国、油、版、雕等造型艺术领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但在设计领域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这或许因为,艺术设计已经成为门类众多、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全国美展的设计部分,难以更加全面、权威评判和展现。我们有必要思考:是否应该有“艺术设计”的全国美展,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分支?
在当代,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包容丰富的学科,其总体地位是可以与纯艺术相并列的。现代设计是伴随着机器大生产开始的,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虽然旧时的“ART”也有技艺的意义,但是在威廉·莫里斯提倡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art and craft movement)之后,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美术与手工艺分开。机械化大生产给经济带来了活力,然而却不能满足人们对产品美感的需要,于是包豪斯设计学院及包豪斯设计运动,开始直面工业化大生产的现实,努力寻求设计的美学。自此,美术与设计也就分割开来。虽然设计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但今天已经较为成熟,并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
设计与造型艺术的性质本不相同。设计是在工业生产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与流水线、批量生产这样的字眼结合起来的。虽然当今的设计强调个性化,但设计的根本特征是商业属性。设计师由其对世界的认识,通过其设计产品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而造型艺术更趋向于表情达意,传达艺术家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观众通过作品和作者进行情感碰撞。两者或许有交叉,但表达方式上仍有所不同。虽然在全国美展中艺术设计有全国权威设计师对其进行评选。但是,在全国美展背景之下,设计的评价标准容易趋向于美展的宏观指向——即强调艺术性、主题性。这种评价标准显然与设计实用性有些相违背。关于设计的评价标准现在仍然没有全面完整的定论,但我们现在的设计有些脱离生活,缺乏实用性等问题,这与美展在评选时受其他的美术作品标准影响有一定关系。设计展事的获奖作品通常有很多概念性的产品,有必要吗?有。因为举办这样大展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探索以后的发展趋势,但这样的标准会不会太单一?长久如此,给人造成一种误区:设计产品只是为了表达理念,也造成了许多设计师的“艺术家”意识。每年设计学院的学生设计作品许多都充满想象,但很少能有真正结合生活、适合生产的。让设计离实用更近一些,因为所有的设计都必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艺术设计作为一项单独的评选、展事独立出来的话,就比较适合将所有的奖项细分,定位于不同的方向,这样比较公平、公正,标准也许可以多元化。细分之后也许更有利于我们向专业化发展——审美、实用、市场、环保、理念、高科技、新材料等。审美又包括形式美和意向美,也就是所谓的内容和形式,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意思的问题。不仅是全国美展设计展中,现在国内多数的设计大赛受传统展览设计评选机制的影响,评选的标准大都趋于审美性,忽略了设计作品应该有的实用性和市场性。而这正是中国的设计所需要和缺乏的,设计如果走形而上的路线,那创意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
再次,设计与美术的循环周期也不同。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恒久性。但是设计是随着经济、科技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发展的如此之快,设计是要引导生活而不是滞后。五年的时间,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早已产生了无限可能,全国性展览的前瞻性和参考价值也就难以体现。现在中国的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其设计门类也相当丰富了,如果为艺术设计门类单独举办类似全国美展规格的设计双年展或是年展,或许比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更有利于推动我国设计的发展。
中国画、油画通过全国美展建立并强化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标准。而艺术设计它应该建立一套设计自身的评价标准。作为国家主导的最高规格展事,有责任,也有可能建立一套关于设计作品评选的标准。将设计分离出来作为单独的展览或者是以其他的形式,真正地从中国的设计现状、设计美学出发,引导中国的设计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