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广艺舟双楫》等。
世人认识康有为,大多数原因是基于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事实上,他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位著名的书法家,有《广艺舟双楫》书法专著行世。他家中收藏着很多书画佳作,1917年在他所著的《万木草堂藏画目》书中认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率先喊出了中国画改革的口号。
作为当时学界泰斗,康有为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可谓深远。就是深受他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中国画改良论。
众所周知,是康有为的入室弟子。
在仓圣明智大学绘仓颉像时,结识了来此讲学的康有为,并深得康有为的赏识,成为他的入室弟子,按照老派规矩,给康有为叩头,行了拜师大礼。这在早期的朋友黄警顽的文章中有记录。在《记在上海的一段经历》一文中,黄警顽说,在园里结识了不少人,尤其是因为受到康有为的青睐,使所有的人对他刮目相看。康有为在那时本来已经很少收弟子,但是仍然收了。拜师礼是在新闸路辛家花园康宅举行的,是黄警顽陪他去的,眼看着在地毯上对康有为叩了三个头。
自拜康有为为师以后,康有为常把珍藏的中外名画给观赏、借鉴,并鼓励他到日本去考察那里的新画风和新画派。当得知钟情蒋梅笙教授的女儿蒋碧薇时,还曾帮助他们私奔至日本。1917年5月赴日本前夕,康有为挥笔题词“写生入神”,款署“悲鸿仁弟,于画天才也,写此送其行” 赠予得意弟子。
1917年11月,从日本返回上海,12月,持康有为的介绍信赴北京,康有为嘱托自己在北京的弟子罗瘿公帮助看是否有机会获得官费出国。1918年,被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的导师,5月14日在北大画法研究会讲演《中国画改良之方法》,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可见,受老师康有为影响之深。
1926年,在法国留学,因为资金紧张,赴新加坡画画筹款,中途转道回到上海,将历年创作展出,还为居住在上海的康有为画了一幅肖像画,康有为评价说:“徐生悲鸿,十年前为我及相国瞿鸿禨、尚书沈子培画像,维妙维肖,其于画盖天才也。后游日本,又学画于法国七年,工力深造,今出所作示我,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与为偶。”可见康有为对的褒扬。
主张以“实写”改良中国画,用西画来比较中国画的长短,这其实是在康有为的《万木草堂藏画目》中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此可见,受康有为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如今有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说梁启超、谭嗣同、、是康有为的四大弟子。将与并称为康有为的弟子。
但真的是康有为的弟子吗?我对此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在的诸多传记中,都曾经提到过,康有为是在1921年“天马会”画展上认识的。
在1986年1月19日《羊城晚报》港澳海外版,刊登了一篇撰写的《与康有为师生情深似海》一文,反响很大,后来《人民政协报》又刊登了一次。在文中,写道:
1921年盛夏,“天马会”在美国传教士李嘉白所建的尚贤堂(即今南洋医院)举办画展。一个下午,康有为带着女婿潘其旋,到场参观画展。
我当时不在场,据接待康老的王济远、丁慕琴事后告知我:老先生对拙作《雷峰塔》、《回光》、《埠》等油画看得很仔细,久久才把视线从画幅上移开。
济远、慕琴把康老送出门口,刚巧我踏着石阶准备进入,在展览厅门口不期而遇了。
“你的油画,老笔纷披,气魄雄厚!难怪享名多年,我还当你是五十上下的人呢!”弄清情况之后,他接着问道:“不知道在中国画家中,你服膺的是什么人?”
“王维、吴道子的原画已不得见。荆浩真迹,人世稀少。关仝我收集了一张,虽被吴缶老、叶遐翁定为真迹,我个人也只能肯定是南宋以前的作品,不敢下定论。以我个人有限的见闻来说,觉得黄大痴、吴仲圭、倪云林、沈周、徐渭、八大、,都是震烁古今的杰出画家。他们的杰作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更重要的是表现了画家卓绝千古的人格,并不是单纯追求笔墨技法的人可以望其项背的。”我的回答很爽快。
……
老人约我同进午餐。饭后,他满面春风地说:“我一生教了不少学生,林旭八岁能诗,梁启超十六岁考中举人,著述很多,谭嗣同文章、人品并传不朽,马君武任广西大学校长,译过雨果诗篇,可谓一时之盛。遗憾的是没有一个通绘画的学生,你十七岁创办美术专科学校,画也阔大雄奇,前程远大,我非收你做学生不可。”
这事提出得很突然,我怎么敢与梁任公、谭嗣同等人同列门墙呢?经过略一寻思,我大胆提出:“康老,光挂个空名不行,我得跟您学什么呢?”我的提问也出乎他的意料。
“书、画同源,我可以教你写字。”
“我愿意跟先生学书法,也学诗、词、古文!”
“好!以后每逢星期五欢迎你来!”这一天很快地过去。我们谈得很多,等到告别,不知明月之既上。他送我一本《万木草堂藏画目》,凡是著录在上面的作品,希望我都加以研究。
几天之后,康先生大宴宾客,据他本人说,为收弟子而举行这样的宴会还是破题儿第一次……
这篇文章经过广泛传播,后来又有《康有为和的师生情》等不同文章面世,大都写的是康有为如何收为徒弟,又说康有为大骂孙中山,为此据理力争。还描写了康有为为开药方,陪康有为喝酒吃饭,还有1927年初,康有为自上海到青岛,去十六铺送行等细节。
1985年,亲去青岛凭吊康有为,并为康有为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墓志铭。
如此一来,愈发使人相信,的确是康有为的学生了,并将与一起列为康有为的四大得意弟子之一。
但是事情真如本人说的这样吗?
如果按照本人说的,康有为与是在1921年7月天马会画展上认识,因康有为欣赏的画非要收为徒,到1927年初康有为自上海去青岛,去十六铺送行,前后往来近6年时间。
但在在1927年11月23日致蔡元培的信中说,“海粟生平无师,惟公是我师也,故敬仰之诚,无时或移!”这是自己说的,应该最准确。自称生平无师,说明起码到1927年的11月,也就是他现在说的与康有为诀别之后差不多一年,都还没有在社会上打出康有为是他老师的旗帜。在当时,康有为与蔡元培都是名满天下的名士,康有为的地位不比蔡元培低,应该不会为了讨好蔡元培而不敢承认康有为为师。
如果康有为真的是的老师,那么在1927年年末给蔡元培写信会说“海粟生平无师,惟公是我师也”这句话吗?
在早年关于的报刊文章,包括他自己写的文章里,都没有康有为是他老师的一丁点记录。按照如此爱张扬炫耀的个性,头上顶着康有为弟子这块牌子,会是多么的荣耀,他怎能会不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呢?
1957年“反右”时遭遇批判,罪状之一就是他喜欢编造历史,其中就有一条说谎称是康有为的弟子,说明直到那个时候,都还没有康有为是老师这个说法。的传记作者柯文辉也曾经说过:“老先生是在1979年被重新起用之后,才开始说康有为是自己的老师的。最早出现在文字里,是1980年我帮他代笔写的《黄山谈艺录》。”
康有为与的确有过接触,在1932年出版的《近作》书画集中,邀请了康有为、蔡元培等名流写序,并且康有为也曾经为的画题过字。但仅仅题字能算是师生关系的证明吗?当然不是。名人为书画题字能增加书画的雅蕴,自古流传至今。仅仅凭借康有为为题辞,远远不能说明康有为是他的老师。
而且,的说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多漏洞。康有为看到他的画作,惊呼赞美,之后就主动提出要收做学生,这符合康有为一代大儒的做事风格吗?况且,康有为为此还大摆筵席,宴请各方人士,这又能说得通吗?自古以来,拜师学艺,都是学生请老师的客,哪里有老师反过来请学生吃饭的道理?还有一个最最说不通的地方,为了收他做学生,康有为说:“我一生教了不少学生……遗憾的是没有一个通绘画的学生……”注意,说与康有为是在1921年认识的,这个时候,已经做了康有为的学生好几年了。出国前,已经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做导师,在美术界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康有为在1921年怎么会说自己还没有学美术的学生?
此外,在袁志煌所著的《年谱》中,对拜师康有为这一事也有不确定的地方。在年谱中,详细记录了1922年3月18日,康有为参观天马会绘画展览会的情况,当时,康有为看完画展后,在评语簿上留言说:“中国画学衰矣,此会开新传旧,将发明新画学,以展布中国文明。”
但是在随后记录被康有为收为弟子一事上,引用了在发表在《黄山谈艺录》中的文字,文中说:“1921年,我邀请、王一亭等先生在上海淮海中路尚贤堂同开画展。”在此次画展上康有为看完画展要找。按照这个说法,康有为与又是与1921年认识的。袁志煌在编写年谱时也在其中备注了一句:或系记忆有误。
这个记忆有误,又是一年的误差,如果真的如所言,康有为要收他为弟子,并且又在上海大宴宾客,那么连确定的日期应该能记住吧。
从以上种种证据可以推断,所谓的康有为是的老师,是康有为的第一个学习美术的学生的说法根本是自己编造出来的。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沉寂几十年,平反后重新走向画坛,积蓄了多年的豪情壮志汹涌爆发,想要重新获得大众认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此不管不顾地以自我为中心编造历史,在中国近代美术史制造如此浓重的烟幕弹,就有失厚道了。
1927年初,康有为出上海,渡船去青岛定居,刚到不久就与世长辞。有人说康老是病逝,也有说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欢迎晚宴,中毒而死。在清王朝最黑暗的时候发出变法之呼声,后来又在一连串的变革中趋于保守的一代儒学大师,就这样厝身青岛象耳山了。
“文革”时,康有为墓遭到破坏,所幸遗骨被抢救下来,藏于青岛市博物馆内。“文革”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康有为墓地的修复工作,拨专款将康有为墓迁葬于青岛市浮山南麓,并于1985年10月27日举行了隆重的迁葬和墓碑揭幕仪式。与康有为的亲属以及当地政府的有关官員和各界代表百余人出席了仪式。
当时已经九十岁高龄,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南海康师迁葬感赋》诗两首:
华夏疮痍痛陆沉,公车忧愤集松筠。
一书上阙原非妄,万卷罗胸学是真。
海北天南思国泪,春花秋月故园情。
更新青史新人出,莫为前驱抱不平。
常把真知启后贤,诲人不倦忆师严。
春风满座花如海,秋水连云月在天。
功过分明载史册,诗文彪炳倍当年。
无才愧我空头白,勉写新碑立墓前。
并写墓志铭于康有为墓前,全文如下:
南海康公墓志铭
公讳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戌后易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也。公十九岁时乡试不第,即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光绪十四年伏阕上书,不得达。十七年撰《新学伪经考》。二十年入京会试,遭弹劾,书被焚而名益彰。次年,中日马关订约,天下嗷嗷 ,公深耻之,与弟子梁启超合各省举人上书拒和议,世称“公车上书”。值会试榜发,成进士,授工部主事,辞不就。返粤讲学于万木草堂,撰《孔子改制考》。二十三年公复赴京。明年岁首,李鸿章、翁同龢等延晤于总理衙门,公纵论变法维新之宜,众莫能难。翁以公言入奏,德宗下诏陛见。变法诏下,倡君主立宪,忤西太后那拉氏,又为袁世凯所卖,谭嗣同等六君子死焉。公亡命海外十有六年,三周环瀛,经三十二国,行六十万里,撰《大同书》诸作。辛亥后丁母忧归国,在沪创天游书(学)院,自号天游化人。公博善文,擅诗书,精鉴赏,力主革新,然军阀横行,志不得酬,郁郁终于青岛。公生于咸丰戊午年,卒于民国丁卯,享年七十。公墓毁于丙午,今得青岛市人民政府重修,背山临海,肃穆壮观。铭曰:公生南海,归之黄海。吾从公兮上海。吾铭公兮沧海。文章功业,彪炳千载!
一九八五年青岛市人民政府立
弟子书年方九十
从1980年柯文辉的文章《黄山谈艺录》始,到1985年为康有为写墓志铭止,5年时间,顺利地塑造了自己是康有为的弟子这样一个传奇故事,并在此后一直重复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故事当作了历史。将自己拜师康有为的故事讲得十分动听,但历史并不因为传奇故事而改变,康有为与之间至多是前辈对后进的欣赏,而并无师生之谊。
摘自《世纪恩怨——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