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0-01-31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来源:
2009年11月12日,全国民办博物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民营博物馆应在财政、税收、贷款等方面享受与国有博物馆同等待遇的议题。
目前陕西全省拥有博物馆超过100家,注册登记的民营博物馆有20余家,如今已锐减到16家,减少了1/3,现开放的民营博物馆普遍存在运转困难。
据记者获得的消息,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院向某银行申请5000万元贷款一事已被提上日程。
据业内人士透露,下月相关部门将出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博行业的政策文件,这对我省不少惨淡经营的民营博物馆来说,也许将迎来扭转困局的绝佳机遇。
从“地下工作者”到文化保护者
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兴起,国家关于民营博物馆的政策也日益宽松,陕西省内的民营博物馆事业得以迅速发展。
提到陕西的民营博物馆,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是首当其冲的代表。最初搞文物征集,关中民俗博物院院长王勇超等人困难重重,他和他的团队在下乡去征集文物的时候,经常会被当地派出所、文保部门扣留、罚款。后来,王勇超将收购的石雕等到晚上偷偷往回运送,到了西安后组织人连夜把文物埋在土里。“那个时候,我们就像地下工作者。”副院长刘美红回忆起当初“身份不明”时搞文物搜集的经历,不无幽默地对记者说。
2002年6月,关中民俗博物院被正式批准成立了。2008年4月11日,省长袁纯清在关中民俗博物院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在会议上,袁省长面对多位省市领导讲道:“我们现在不管它是民营的还是国营的,这里收藏了这么多东西,首先是个文化保护工程,保护我们老百姓自己文化的工程。我们要站在这样的角度来认识,来加大支持力度。”
如今,该馆共征集保护了自周秦汉唐以来的各类石雕、砖雕、木雕、民俗器具等33600余件(套)和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其中包括8000余件精美的拴马桩。
民营博物馆面临的三大困境
在走访中,记者和几位民营博物馆负责任做了详谈,综合众人的意见,得出了目前省内民营博物馆生存、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境:
一是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在“身份上的不平等”。虽然早在2006年文化部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就明确指出“鼓励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赋予了民营博物馆以平等的地位。但尽管获得了这样的认可和支持,民营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在政策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待遇不平等,还未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民营博物馆的政策扶持、补贴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投入非常有限,对民营博物馆则更少,难以发挥政府投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第三是金融支持急待加强。民营博物馆在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时,金融机构以“现有政策中文物资产作为抵押物无法评估”为由,屡屡不愿放款,使政府的金融扶持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
“自救”中迎来曙光
2009年11月12日,由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财政部、文化部等单位参与的全国民办博物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陕西多家民营博物馆负责人参加。
在会议上,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郭治华处长表示,目前西安市民营博物馆发展势头较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民营博物馆政策法规还有很多空白,政策保障方面也很欠缺。虽然民营企业家办博物馆的热情高涨,但需要政策支持和引导。“作为民营博物馆,目前还只能是自给自足、自救生存。”经文牛文化博物馆任经文馆长说,他非常期待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各界来关注民营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约在今年年底,相关部门将出台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博行业的政策,对民营博物馆的信贷业务也将陆续开展,这对步履维艰的民营博物馆来说,不啻为一个大好消息。据记者获得的消息,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院向某银行申请5000万元贷款一事已被提上日程。有业内人士据此预测,我省民营博物馆即将结束“冰河时代”,迎来“曙光”。(曹桢)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