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理清历史脉络是所有艺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美国纽瓦克博物馆(Newark Museum)显然非常乐于扮演这一角色。在其日前举办的100周年纪念展“建设性精神:1920年代至1950年代间南北美洲的抽象艺术(Constructive Spirit: Abstract Art in South and North America, 1920s-50s)”上,一种基于跨文化视野的多元取向和历史谱系,将纽瓦克的小众气质和冒险精神衬托得更为出众。
20世纪上半叶,纽瓦克博物馆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求购美洲艺术家的几何抽象(geometric abstraction)作品。这是一种冷静超然而又妙趣横生的艺术形式,常带有深厚的政治背景和鲜明的个人色彩。然而,在30年代的孤立主义氛围中,几何抽象被视为“不够美国”的装饰性艺术,风头几乎全被抽象表现主义抢走,直到近代其艺术价值才逐渐得到认可。
本次百年纪念展显然将为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带来更多拥趸。参展者中不乏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阿尔西·高尔基(Arshile Gorky)等家喻户晓的名字,然而真正将纽瓦克的历史课变成一场多维艺术盛宴的却是乔·费伦(John Ferren)、雷蒙德·琼森 (Raymond Jonson)等相对不为人知的同代艺术家,他们使美洲现代主义的形象变得更丰满、更鲜明。
纽瓦克的历史课:民族性VS全球性
民族主义VS国际主义的动态关系一直是艺术创作的焦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洲抽象艺术在保持本土性与时代性的同时,也顺势融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简言之,它们以文化上的特殊性和视野上的普遍性取胜。
坐镇1号展厅的是风格变幻莫测的南美传奇人物华金·托雷斯-加西亚(Joaquín Torres-García)。加西亚曾造访法国和西班牙,向欧洲现代主义取经;之后一度移居曼哈顿,在纽约这个大熔炉里汲取全球主义的能量。在1920年的《纽约街景》中,源于欧洲现代主义的几何抽象模式业已成型,然而其中却填满了有关纽约生活的细节:围墙、招牌、堵车、行人……画中人物多为深肤色,正步履匆匆地奔赴四方。乍看之下,画面似乎非常混乱;事实上,条块分割的构图手法蕴含着内在的秩序与节理。
第二幅画《建设性住房与机车》则是加西亚1934年回到乌拉圭时所作。几何与抽象元素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想象力,将其中的原色块看作城市景观的标志;半抽象的“象形文字”则令人联想起南美洲的土著文化。这正是加西亚的伟大之处,也是南北美洲几何抽象艺术家的共同特点:本土文化与全球资源的水乳交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城市情感以及一种宽广的历史视野:艺术在本质上乃是抽象概念和无言感受的表达工具。
和加西亚一样,来自美洲印第安部落的新墨西哥艺术家乔·希拉里·奥埃雷拉(Joe Hilario Herrera)喜欢将文化故乡普韦布洛(Pueblo)的标志融入其抽象画中;乌拉圭画家罗莎·阿克莱(Rosa Acle)则偏好前哥伦布时代的符号;查尔蒙·冯·韦根(Charmion Von Wiegand)将荷兰画家蒙德里安(Mondrian)的几何抽象元素与藏传佛教的曼陀罗符号糅合在一起,从而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抽象艺术形式;巴西艺术家拉贾·克拉克(Lygia Clark)近乎执拗地拒绝几何绘画中的具象派成分,然而她创作的可穿戴雕塑却突破了“可塑性”这一概念的传统范畴,部分作品甚至具备医疗功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