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大连剪纸艺术基地揭牌
近日,大连市社区剪纸艺术活动基地揭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河剪纸正式落户大连星海湾街道星北社区,这是大连市在社区建立的首个剪纸艺术活动基地。据悉,基地现有学员22人,其中辽宁省剪纸协会会员4人,大连市剪纸协会会员2人,民间艺术家8人,由中国剪纸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河剪纸传承人韩月琴担任首席指导老师。揭牌仪式当天,现场展出的200多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剪纸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令人啧啧称奇。
艺人口述历史丛书出版
由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主编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套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历史丛书。“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共10册,记录了唐卡、剪纸、年画、皮影戏、惠山泥人、土家织锦、陶瓷、风筝、布袋木偶、雕漆10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艺术发展历程。丛书采用了具有学术规范的口述史方法,对传承人的相关经历进行了生动丰富的记述,同时完整客观地记录了制作技艺和过程。
赵云传说成河北非遗
《临城赵云故里传说》日前成功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赵云故里碑发掘出土开始,河北临城县就着手对“赵云是临城人”进行研究考证。他们通过走访石碑发掘地古鲁营、射兽村村民,详细调查有关赵云的情况,挖掘赵云故里的传说、遗迹、民俗等,并远赴北京,四川成都、大邑,石家庄等地搜寻有关文献,着重从历史学角度分析赵云故里的相关情况。经过深入细致普查、走访,临城教文体局将“临城赵云故里传说”整理成文字资料、制作了申报录像片,通过申报成功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专家热议汉绣保护
日前,武汉纺织大学召开了“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暨作品展”。会上,来自相关高校传统服饰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就汉绣的文化内涵及研究意义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此外,汉绣的传承人任本荣、汉绣领域的工艺美术大师杨小婷、吴式汉绣传承人吴琼、民间汉绣艺人张先松等还就汉绣历史演变、研究心得、对现状的困惑以及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讨会同时进行的还有汉绣作品展。
昆明非遗荟萃桂香楼(见图一)
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近日在文庙桂香楼挂牌开馆。这是昆明市首座专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设的专题展览馆,这里的展品全部为民间手工艺品,展览形式更生动且观赏性更强。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政府拨有专款用于展馆收藏文化遗产实物,向社会长期免费开放参观。已经先期进馆展示的民间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手工艺品有:盘龙区小窑村的汉族手工陶艺,如瓦猫、陶俑、茶壶等;晋宁县晋城镇罗得洪的圣贤画;盘龙区张德和的白族民间布扎;晋宁县晋城镇的甲马;东川徐正海的民间木雕;滇剧服饰、道具等。
定瓷精品走进世博园
7月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华艺术·国家大师珍品系列汇展·中国陶瓷艺术精品展”在上海世博园区内的世界文化中心开幕。20件定瓷精品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展览。曲阳定瓷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其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坚硬,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1972年,陈文增、蔺占献、和焕等人担起恢复定瓷的重任。30多年来,陈文增等人经过反复探索,掌握了宋代定窑制瓷工艺,沉寂800多年的定瓷重现人间。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浙江手工艺亮相世博园(见图二)
遂昌昆曲茶艺、萧山花边手绣技艺、温州米塑、仙居无骨花灯……近日,走进“物华天工——浙江传统手工艺展”的上海世博会观众,无人不被现场这些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所震撼。10个项目的艺术家进行技艺表演。浙江的民间工艺大师们,用自己的“绝活”和热情,用最直观的方式,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浙江民间手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