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艺苑评谈 >
 

“扬州八怪”之罗聘与《鬼趣图》

时间:2010-09-21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新安晚报)

近年来,人们在探讨我国的漫画起源问题时,不断提到清朝时的徽州人罗聘(1733-1799)。罗聘的祖籍是黄山呈坎村,他出生在扬州,后来成为“扬州八怪”中最小的一“怪”。世人称其“五分人才,五分鬼才”。传说他的眼睛像西方人,是蓝色的,能“白日见鬼”。他的一组画作《鬼趣图》共8幅,以鬼为题材,讽刺的是现实世界,被当今研究漫画史的人认为是中国早期的漫画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罗聘的地位很重要,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怪”?走进徽州呈坎,当地人至今能津津有味地为您讲述这一“本家名人”的“成怪”经历。          名门之后     罗聘,字遯夫,号两峰。他的祖籍——黄山呈坎,是个华夏闻名的古村落,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时期,离现在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远近的老百姓都知道,呈坎又叫“八卦村”:一条河流几经改造,贯村而过,将村落划成两片,呈一条奇妙的“阴阳鱼”形状。说是“村”,呈坎其实是个镇。历史上,整个镇上的人,曾经全是罗氏子孙,罗氏在宋、元、明三代,繁衍达到鼎盛期。据明朝时修撰的《罗氏族谱》记载,罗氏子孙在朝为官的,达110余人,其中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有宋代的吏部尚书罗汝辑——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大好,是岳飞冤案的主审法官;安徽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的主修人物罗愿;明代的制墨大师罗小华;“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等等,都出自呈坎罗氏。       呈坎还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祖居地。进入明朝后,在外当官及经商的罗氏子弟,遍及大江南北。这些官吏、商贾取得成功、荣归故里后,便大兴土木,建祠造社。目前,全村拥有宋、元、明、清四朝的古建筑130多处,有“一村双国宝”之称。它是中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又被称为“中国国宝最多的乡村”。据当地文献记载,明朝时,大书法家董其昌长期客居此村,对该村文风的昌盛,特别是书画的繁荣,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到了清朝,果然出了一个名扬宇内的书画“怪人”罗聘。     罗聘的父亲罗愚溪,康熙年间曾中过举,也做过小官。罗愚溪生有五个儿子,罗聘排行第四。罗聘刚满周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可见,罗聘的童年是够孤苦的,但他聪明勤奋,对所读的书,几乎过目不忘。呈坎的很多村民都说,当时,罗聘读书与很多人不一样——他家境贫寒,读书首先是为了掌握谋求衣食的本领,而不是把科举之业当作首要任务。也显然是受罗氏家族及徽州“天下第一等好事,便是读书”之风的影响,所以罗聘走的是最捷径的“读书就业”之路——卖字画,更主要的是卖画。     据说,当时扬州街头以卖画为生的“文人画家”不少,这对罗聘来说,显然是起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于是他一边读书,一边学画。20岁左右时,他的书画小生意就做得很不错了 夫唱妇随     21岁时,罗聘和一个名叫方婉仪的女子结婚。方婉仪和罗聘是同乡,方家世代官宦,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通过读书而做官的,但她父亲的官做的不大,家境似乎也不怎么殷实。     传说方婉仪的父亲颇重视对女儿的教育,因此方婉仪13岁时就会写诗,而且诗风清丽、流畅。对书画,方婉仪也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天赋。她曾跟着父亲和姑母学画,在扬州小有名气,被当地人称为“小才女”。   罗聘《醉钟馗图》(图片来源:中国文化网)     罗聘家境更为惨淡,能娶方婉仪为妻,是方家人凭志趣择婿的结果。结婚后,两人情趣相投,虽然粗茶淡饭,但两人不改所乐,谈书画,游山水,赋诗词,同来同往,琴瑟和谐。据说当时扬州有一名大盐商,慕名用20两银子来向方婉仪索画,被方婉仪婉言谢绝。此事在扬州传扬开去,为时人津津乐道,方婉仪的名声也由此更大。     研究“扬州八怪”的人,有的提出方婉仪是出生于1732年——这实际上是说方婉仪比罗聘大1岁;但有文献证实,方婉仪病逝于1779年,而且去世时是44岁,由此我们知道方婉仪应该是1735年出生的。方婉仪出生于夏天,她曾写有一首“生日诗”,曰: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她的这一句“我与荷花同日生”,最为人玩味。方婉仪和罗聘育有3个子女,都学书画,而且尤以画梅花见长,因此后人有称其为“罗家梅派”。像这样的家庭,古代不多,现在也很少见。     投奔名师     方婉仪在扬州拒绝卖画,彰显出其独特的人品,罗聘夫妇也由此受到扬州人推崇。     当时扬州有个盐官,名叫卢雅语,财大气粗,一般人很难跨进他家的大门,但此人附庸风雅,对达到一定“级别”的书画名人,则网开一面,很多书画名流为能受到卢雅语的邀请而感到荣幸,而罗聘则是可以随便进出卢家的贵客。     种种场面的抬举,使得罗聘在当地名声鹊起。当时,活跃在扬州的书画界名流如郑板桥等,都对罗聘刮目相看,尤为重要的是,“八怪”之首——金农,也对罗聘的画作特别垂青。     金农之“怪”,是众人都领略过的。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大族,排行第26——显然,他是一对老夫少妻的“杰作”。他聪明过人,博读诗书,尤擅绘画,画界新人往往以得到他的指点而感到前途无量。可他似乎对罗聘情有独衷,经常教导和点拨罗聘作诗、绘画。罗聘非常想拜金农为师,可鉴于家贫无资,送不起拜师礼,便一直没敢造次。后来,在他妻子方婉仪的鼓励下,罗聘“别出心裁”,送去一首诗作拜师“礼物”,真的被金农收为门徒。自此,罗聘在绘画方面进步更快了。     由于向金农求画的人很多,有时金农大师的画作“供不应求”,他就选择其中“不要紧”的求画者,委托罗聘为他代笔。罗聘将画画完后,就呈送老师,叫老师题署落款,“师生合作”。由此,后来有人说金农的画全出于罗聘之手。当然,这不完全是事实,不过,题为金农之作,而实际上出自罗聘之手,这种现象是存在的,甚至有人称,在传世的金农作品中,愈是上乘的精品,就愈有可能是罗聘代笔的。     金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在扬州谢世,享年77岁。金农在患病期间,罗聘一直跟在左右,尽心服侍;老师去世后,金农尽其所能,帮助料理丧事,并护送老师的灵柩归葬浙江临平,师生之谊超过父子感情。 名动京师     金农去世后,罗聘开始独立卖画为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第一次进京。     罗聘当时在画坛的知名度并不高,进入京城,且以画谋生,难度是相当大的。但早已涉足生意场中的罗聘,是知道要利用老师金农的名气来做一点“人情生意”的。因此,他进京后,首先拜访的,就是老师金农生前的旧友和名流。     凭着自己“怪怪”的脾气,罗聘进京后的际遇,是不难想象的。官场上的虚伪狡诈,附庸风雅,以及人情的冷暖莫测,等等,无异于给这位恃才傲世的“怪人”当头一瓢凉水。处处碰壁、遭人白眼的境地,给这位“古怪画家”带来丰富而强烈的创作灵感。在这种背景下,一组不朽的作品——《鬼趣图》诞生了。              《鬼趣图》一共8幅。第一幅,是在一片弥漫的烟雾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离奇的面目和肢体,似真似幻。那虚无飘渺的形象,就是“鬼”;第二幅,画面上是两个鬼:一前一后,疾速前行。后面跟着的鬼,头戴缨帽,很瘦,有人认为画的是一对主仆;第三幅,画的是一个穿着华丽而面目可憎的“阔鬼”,它手拿兰花,贴近一个女鬼说悄悄话,旁边还有一个鬼在窃听;第四幅,画的是一个矮鬼,拄着拐杖,一个红衣小鬼为他捧着酒钵;第五幅是一个绿头发鬼,脚和手臂都很长,在作捉拿状;第六幅是一个大头鬼,正追赶着跑在前面的两个小鬼。两个小鬼一边奔跑,一边慌慌张张地回头看;第七幅中,一共画了4个鬼。一个鬼打着伞在风雨中疾行,紧紧地跟在前面的一个鬼后。还有两个小鬼,头出现在伞旁,没有身子;第八幅,画的是两具白骨骷髅,一男一女,站在树丛中的一座古墓旁说话。     这些看了使人恐惧又发笑的《鬼趣图》,刻画的到底是谁?是不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罗聘说都不是,他说他画的是他亲眼所见,因为他“有一双蓝眼睛,能够白日见鬼”。《鬼趣图》一出,罗聘果然在京城博得了不小的名声。用现在的话说,《鬼趣图》可谓是罗聘投向社会腐朽一面的一柄匕首或标枪。当然,这自然会招来部分人的嫉恨,所以当时就有一位罗聘的老乡、大盐商出身的程晋芳劝他:“斯图即奇特,洗手勿轻试。”说掩饰得再巧妙,终究会弄出麻烦来的,于是劝罗聘金盆洗手,赶紧回家。     当年秋,罗聘就打点行头,南下回乡。     穷困名人     回到家乡,罗聘依旧干他的老本行——卖画。其间,他经常抽空远游,中原地带,他几乎跑了个遍。家中之事,他似乎从来不关心。乾隆四十四年(1779)5月初,罗聘第二次进京。临行时,他的妻子方婉仪正患病卧床,但这位画家还是动身了。“怪人”就是“怪人”,罗聘一路走,一路玩,直到8月才进京。这时,他从一个由家乡来京的老乡处得知,他的妻子方婉仪已于5月19日在扬州病逝了。     罗聘的行为怪异,但他的内心却是善良的。妻子方婉仪是他“艺术上的同道伴侣,生活上的贫贱夫妻”,跟着他一辈子,一直过着清贫艰苦的日子。如今,突然撒手而去,让身在外地的罗聘又悲又愧。     当时,罗聘正身居古庙,身无分文,欲回不能。百般无奈时,他亲手抄录了妻子写的一首诗,然后送给一名当朝显贵,希望能博得他的一点施舍,但事与愿违,他无法弄到回家的路费。     又挨了几个月,罗聘终于凄凉地回到扬州。     这一场人间冷暖的切身体会,使得罗聘对他的《鬼趣图》主题认识更深刻了。他也从此不再画鬼,而改画佛了。     10年后,年近花甲的罗聘三上京城。这时,他已是画界知名的大师了。他刚刚住定,一些风雅的士大夫便登门不歇,求索画作,甚至一些在京的朝鲜人也携重金来买他的画。收入多了,他的豪兴也随之而生,游名胜,买古董,挥金如土。8年后,他带着小儿子准备回乡时,居然又没了路费!有人知道他要回乡,便上门来讨债,原来,他不仅把卖画挣来的大把钞票给花了,还欠了一些债务。没办法,罗聘只好卖衣服,但衣服卖尽了,债务还偿不清!直到嘉庆三年(1798),扬州一位做盐运使的朋友闻讯,才资助罗聘的大儿子赶到京城,把父亲和弟弟接回扬州。     回到扬州的第二年,这位“画名甚高而生活甚苦”的画家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如今,扬州人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画家,也是为了开发扬州文化的旅游资源,正在挖掘整理与罗聘相关的文化古迹。而作为罗聘祖籍的黄山呈坎,虽然当地人能如数家珍地叙述有关罗聘的很多奇闻轶事,而且呈坎又有那么多的文物古迹与之相映衬,但在为人们提供纪念凭吊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是不是做的太少了?会不会在若干年后,皖人在研究罗聘及其家世时,还非要去扬州不可?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下一篇:油画名作《开国大典》复原记
   
  特别推荐
宋代画坛高手如林,山水画更是一座文化高峰
书画界两位泰斗明争暗斗起来,简直是昏天黑地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国画里的晚秋,美到骨子里!
两宋花鸟画中最美的那些小鸟
“涨知识”:秦半两、汉五铢和5角硬币,谁最
书法极简史
“〇”算汉字吗?
中国各大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浅析龚贤“积墨法”与宋人“积墨法”之异同
 
  本月热点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书法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品格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