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艺苑评谈 >
 

张燕昌其人其事

时间:2010-10-09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在我国的篆刻史上,龙泓山人丁敬开创的浙派是一面印坛旗帜,是文、何以来文人治印达到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浙派以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为代表的“西泠八家”而著称。邓散木先生《篆刻学》一书在叙述浙派时讲道“外此则有胡震、张燕昌、杨解、翁大年、杨大受及赵次闲高弟陈祖望等各为浙派负弩前驱,建树壁垒”。研究这些人的艺术形成,不仅是向人们介绍浙派门人的生活艺术情况,而且也是浙派艺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燕昌得到高师指点,篆刻艺术大进,终于成为浙派篆刻中的名手……并开创了海盐文人治印之风”。(《武原镇志》人物小传)      张燕昌(1738——1814),字文鱼,号芑堂,又号金粟山人,海盐县武原镇人。考其一生,研金石尚考据,为人耿直,求知若渴。    张燕昌生活的时代,是清代乾、嘉时期。清朝统治者为了控制各族人民,压制各族人民的反清情绪,除提倡封建的忠君思想,欺骗麻醉人民以外,在康、雍、乾三朝还多次兴起文字狱,压制反清思想。发生在康熙二年的《明史案》及雍、乾时期的吕留良案是全国两大要案。文字狱似一片阴云笼罩,结人口舌,唯恐不当而招至杀身之祸,正是“万马齐喑究可哀”。   清代开始盛行的考据学,则一下子成了文人志士的避难所。考据学即所谓汉学,又称朴学,其内容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轶等方面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清政府在实行文字狱时,看到考据学从小学人手,以求训诂名物的特点,提倡整理考订古典文献,以转移人们反清斗争的目标。人们在研究现实社会问题不可能的情况下,转向重视考据的治学方法,并逐渐形成一种脱离社会现实,为考据而考据的学风,到乾嘉时期此风更加盛行,形成考据学派,称乾嘉学派。   应该说张燕昌生活在那个时代,是深受那个时代的文风影响,其“生平力学好古,尤嗜金石,搜罗甚富,尝自摹吉金贞石文字为《金石契》,又尝登范氏天一阁摹北宋石鼓文,勒石于家。”(光绪海盐县志卷一十七·人物传·文苑)张燕昌一生“善鉴别,凡商周铜器,汉唐石刻碑拓,潜心搜剔,不遗余力……在杭州,与梁同书、翁方纲探讨考释,终日不倦,多所创见。”(新编海盐县志·人物传)张燕昌对金石的痴心研究,也引起当财的浙江学使阮元的注意,“学使者阮文达闻之即征至省特别荐章。”(光绪海盐县志·一十七卷人物·文苑)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是乾嘉学派的一员主将。阮元曾督学浙江,又两度出任浙江巡抚,对浙江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在他创办的诂经精舍中,所选生徒都是阮元督学的浙江十一郡时所知的宏通之士。阮元督学浙江,发掘浙江文人,倡导考据之风,影响极大。张燕昌可以说是阮元为政风格的得益者。在阮文达的攫拔之下,张燕昌才有缘大开眼界,并结交考据名人,学术思想大进。阮元也极赞赏张燕昌这位考据门中的后起之秀,并赠诗云“铭铸鼎彝款象牺,每看一字百摩挲,恰因好古生偏晚,不见苏韩猎碣多。”(光绪县志·人物传·文苑)。张燕昌一生著述有《金石契》,《飞白书》,《石鼓文考释》等,这可以说是张氏在小学考据上的成就,也为其研究金石文字及在篆刻艺术上的突破作了许多铺垫。另外张氏在诗歌上创作了《续鸳鸯湖棹歌》,表现出其多才多艺的气质。 张燕昌一生以淡泊名志,刚正不阿作为自己的做人品格,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风骨。其在“敝帚自享”一印中跋云:“山舟梁太史论书述董文敏跋云:余不好书名,故书中稍有淡意,前人作书不苟也不免为名使,此文敏书之所以入妙也。余聆太史此论不特有进益,即刻印迹渐进自然,推之自身何事不当如是耶。甲午春日燕昌为南庐大兄作并跋。”(新编《海盐县志》图文)由书及人、言语之中其为人可见一斑。面对官场的丑恶,张燕昌深恶痛绝。因张的才艺,当时地方官“以优贡举廉方正人”,“省有胥吏弄文阻之,欲其来解也。燕昌拂袖去,云若与猾吏接一言,有负荐辟矣”。(光绪海盐县志。人物·文苑)假如没有阮文达的征召,可能张燕昌一生埋没乡野,历史上这样的悲剧何其之多。正因如此的际遇,张燕昌尤感清官好民的珍贵,遂对那些清正廉明之官,心仪仰慕。在张燕昌的一方“云中白鹤”印跋云:“……燕昌年来放浪江湖,与海内贤士大夫交,于故乡或终岁不返。邑明府望川韩侯,历任嘉禾,所至多善政,亦未亲见也。归而诸官赞草庐先生为燕昌备述,心仪久之。既因试事得厕门墙,越三月,燕昌琴书诗画室中为偷儿窃去唐李廷 墨一笏,并诸骨董。不得已,诣县上状,……未几,偷儿获,明府以忠信明快得情,诸骨董一一无遗失。燕昌以冷淡生活叨明府恩波若此,   则凡明府政教所及大于此者,士民之歌颂当何如耶?朱进士笠亭先生赠明府诗云。‘老农不识衙前吏,一棹春风载洒归’,真实录也。乾隆丁亥白露日为望川明府临‘云中白鹤’印,并录宋斋题识如右。门生张燕昌记事。”(历代印学论文选编)从“拂袖去”到“心仪”、为望川明府临“云中白鹤”印,这种投桃报李的举动,反映出张燕昌先生的做人准则。在中国的书法史上,如王铎、张瑞图、赵孟頫等诸多名家,因其为人、气节等问题,同其书一直被抑制,或贬词甚多。可见在以传统道德为准则的时代,人名与书名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连。张燕昌先生,在艺术上的成就,没有王铎、张瑞图、赵孟頫那样的名声,在浙派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人,假如没有张氏在为人上的清淡、自然、正直,其名其艺可能早已被记史者扔进了纸篓。   张燕昌先生对仕途功名看得很淡泊,而对金石篆刻,他似渴骥奔泉,为拜名师,他锲而不舍的追求,这种韧劲,这种精神无不为人敬佩,也演出了篆刻史上的一段佳话“张燕昌拜师送南瓜”。据王健飞先生的《海盐人物春秋》描述,“清代乾隆年间,海盐有个20来岁的年轻人到省城杭州应试。他打听到有位卖酒为生的名士丁敬,篆刻艺术独树一帜,便登门拜师,却遭到回绝。年轻人不气馁,第二年夏天,又筹措了路费,风尘仆仆专程赶到杭州求见。丁敬见他背着很沉的东西,帮他放下一看,原来是两只硕大的海盐癞皮黄南瓜,是作为投师之礼特意送来的。丁敬大为感动,便破例收为人门弟子。”张燕昌年轻时候,家乡海盐缺少名师,又无祖传,虽对金石考据有所研究,但对篆刻之道,只停留在对元明篆刻的窥探。而他一人丁敬门户,得高手指点,同时又由于他有扎实的文字考据基础,进步迅速,深得丁敬的喜爱,张被视为丁敬的得意高足。张在丁敬家五六年,徜徉于浙派艺术之中,深得乃师法乳,成为继续浙派艺术的一个重要人物。张燕昌所作印谱有《芑堂印谱》、《石敬亭印谱》。   张燕昌的一生离不开两个人的帮助,如果说阮元为张氏创造了研金石,钻考据学术活动的外部环境的话,那么丁敬则为张氏打开篆刻艺术殿堂之大门,而张氏的不忍辜负,孜孜以求,对金石篆刻心摹手追,则是其成功的内因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丰子恺二三事:吃只螃蟹就用蟹钳做只蝴蝶 下一篇:苏东坡:五不写
   
  特别推荐
宋代画坛高手如林,山水画更是一座文化高峰
书画界两位泰斗明争暗斗起来,简直是昏天黑地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国画里的晚秋,美到骨子里!
两宋花鸟画中最美的那些小鸟
“涨知识”:秦半两、汉五铢和5角硬币,谁最
书法极简史
“〇”算汉字吗?
中国各大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浅析龚贤“积墨法”与宋人“积墨法”之异同
 
  本月热点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书法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品格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