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因人物细节放大,更显直观生动。虹桥上下蕴藏无限生命力,尽显古人拚搏精神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先是引发全城“扑飞潮”,再带动一股前所未有的“赏图热”,迟一点“你看画了吗?”可能成为市民互相问候时的“潮语”呢。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14日再爆《上河图》尚有大量未解之谜,提出“8个智慧点”,尤其是画作的重心─虹桥上下的情景,画中每个人物的神态以及动作背后,都应当有个小故事,其中尚有大量仍然未能让人猜透的谜团。
虹桥被视为《上河图》的重心及精华所在,究竟虹桥的“可观性”为何?曾德成昨日在《局长随笔》中笑指,汴河流到虹桥下,河道收窄,水势特别湍急。一大船正要从桥洞里穿过,触发了一个船上、岸上、桥上不同人物互相呼应、配合的紧张场面,拚搏精神弥漫,气氛扣人心弦。
动感画面 显8个智慧点
他说,画面中每个人都关注货船的安危,神情集中,各有动作,没有闲人闲笔。原画中这个画面之生动活泼已经广为传诵,但其中人物如豆,不易细看,在港展出的电子动态版把它放大了很多,而且动起来:船荡起来了,浪掀起来了,人物活起来了,吆喝声也响起,构成的人情味、生命力更加感人,动态版就更有看头了。
他续指,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安排了8个“智慧点”,以上就是其中一个,名为“戮力同心”。桥上固然“富有情节”,桥下也是“紧张纷呈”:“桥顶出现两路豪门人马狭路相逢、互不相让的画面。两帮人马一方抬轿、一方骑马,各有家丁开路,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吓得两旁路人纷纷躲避。动态版的画家如何把这情节发挥下去,也值得观看。”
画本身已是重重“谜团”,曾局长更点出就连画名也有不解的地方。有人说“清明”两字是因为宋徽宗一句诗才加上去的,指的其实是“政治清明”而非“清明时节”。有人考证图中出现了扇子、西瓜等器物,认为写的其实是秋天。张择端在画中画上沿街乞讨的乞丐、争道的豪绅、懒散的衙役,里面有甚么寄意,自然惹人联想。所以,曾局长认为,《上河图》不仅是赏心悦目的图画,更寄托着丰富的内涵、寓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