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11-03-10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来源:(网络)
| 1940年2月,为争取印度独立而奔波的圣雄甘地来到国际大学,泰戈尔将徐悲鸿引见给甘地,在匆匆的会见中,他为甘地画了一幅速写,甘地看后十分高兴,并在画上签了名。当时泰戈尔向甘地建议,在印度举办徐悲鸿画展,立即得到甘地的赞许。此后,在加尔各答市及国际大学相继举办了两次徐悲鸿画展,泰戈尔亲自为此画展写了序言。
徐悲鸿还广交印度朋友,热情地接待每个来访者。在他的相识中,有一位挚友名叫苏蒂·森,是在美国定居的经济学家。森在回忆起昔日与徐悲鸿友好相处的情景时,仰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森说,他第一次在中国学院拜访徐悲鸿时,受到主人醇香中国茶的款待。
当时徐悲鸿给自己的印象是,他虽已是44岁的中年,但外表仍很年轻,满头乌黑秀发,清秀的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森赞扬徐悲鸿平易近人,对人总是笑脸相迎,与周围所有的人都友好相处。他既矜持又坦率,思想丰富又喜爱沉思,使人感到他外表冷静而内心沸腾,对绘画艺术有执著追求和刻苦精神。森称赞徐悲鸿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并对欧洲文化十分熟悉。他们曾相互谈起各自在欧洲的经历,以及巴黎的罗浮宫、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名画。
森自豪地说,自己至今珍藏着徐悲鸿的一幅奔马图,当抬头看到挂在书房墙上的那幅骏马图,就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也回忆起与画家的深厚情谊。当笔者告诉森,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时,他无比兴奋,并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参观这座艺术殿堂,拜会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以重温他们昔日的友情。
1940年11月,徐悲鸿结束了旅印讲学。当他临行前向躺在病榻上的泰戈尔告别时,泰戈尔恳求徐悲鸿为自己选画。他满足了泰戈尔的愿望,与南达拉尔·鲍斯一起,花费了两天时间,从泰戈尔的2000多幅绘画中选出了300幅精品。泰戈尔对此十分满意和欣慰。不料,这次见面竟成了他们的最后诀别。徐悲鸿抵达新加坡后,听到泰戈尔的噩耗,万分悲痛。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印两国人民友好来往增多,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曾与徐悲鸿相识的印度朋友,更加怀念徐悲鸿及其艺术成就。1985年11月,“徐悲鸿画展”应邀在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及国际大学等地展出。徐悲鸿夫人廖静文随展前往印度,参加了新德里的开幕式,并专程访问了徐悲鸿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徐悲鸿的画展在各地受到热烈欢迎,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满了热情的颂扬赞词。当时的印度总理拉·甘地还携全家观看了画展,他对徐悲鸿的高超画艺及其对印中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