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道 ——

艾中信( 1915年10月15日~2003年12月28日),师从和追随徐悲鸿、吴作人等第一代油画大师,是我国的杰出画家、艺术家。他提倡现实主义,主张创作立足于生活,是参与推进中国现代油画的优秀先驱。

《塞外》(局部 )油画 140x70cm 1988年作

《五老胡同美院宿舍》 油画 29x20cm 1953年作

《赛马会上》 油画 53x40cm 1954年作
作为画家,艾中信是20世纪中国油画第二代的杰出代表之一,尤其是致力于推进写实主义的一位先驱。写实主义(即现实主义)本是欧洲油画的传统,却在20世纪,当它在原生地式微的时候,在移植到中国的艺术土壤中得以滋长壮大,这与早期倡导者们的努力和中国社会当时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而艾先生,便是这一批中国写实主义早期倡导者中的重要一员。

《青鱼串》 油画 38x46cm 1942年作

《雪里送炭》 88x72cm 1947年作 中央美术学院藏

《盲人》 油画 39x53cm 1947年作

《向日葵》 油画 58x70cm 1946年作

《山药》 油画 60x73cm 1947年作

《鸡冠花》 油画 41x52cm 1947年作
艾中信本是农家子弟,他的父亲是一位参加过同盟会的塾师,母亲和前妻都在上海郊区川沙县养正村务农,兄长艾中全是学徒出身的老共产党员。后来进了大学,同时也就成为以徐悲鸿先生为中心的进步人士文化圈中的一名后生,在抗日战争中所受到的强烈民族主义的感召,让他有了民主主义思想的自觉。解放前几年,在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中,他经上海到北平,先在以苏联为背景的《时代日报》编辑美术副刊,初上评论阵地;后到徐先生创建的北平艺专工作,成为北方进步群体“北平美术作家协会”的青年中坚。此后几十年他就一直是中央美术学院专家群中的骨干,并且其作用从学院辐射到美术界,是一位满腔热忱、孜孜不倦地为人民共和国的美术事业努力工作的精英人才。他的身影活跃在青年学生中,在报刊上,活跃在农村、工厂、边疆、林区、老根据地和前线,也活跃在出访外国的文化使者行列里,从来没有表示过困倦消极。

《红军过雪山》 油画 300x100cm 1955年作 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藏

《帆》 油画 48x36cm 1956年作

《船厂》 油画 49x31cm 1956年作

《船坞》 油画 46x35cm 1956年作

《东渡黄河》 油画 300x130cm 1959年作 中国革命博物馆藏

《老艄翁》 油画 40x53cm 1959年作
1964—65年美院的社教运动中,他被当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党内的代表”而被整得厉害。此浪未平,“文革”即起,他被揪进“牛棚”。“文革”后期,他才被逐步恢复工作。到80年代初因为“左”风盛行的遗留影响,艾中信又被视为右倾而屡受冷落。最终他躬身辞退院长一职。仅留予世人一身孑然之背影。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