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夫,上海师大美院院长、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俞晓夫的油画,正如画家自己所说,是吸收了中国画的大写意风格。因此,他的画在中国油画界非常醒目。
不久前,靳尚谊老先生悲叹中央美院的国画“大写意没有,小写意也很少”。于国画而言,写意、尤其大写意非常难,工笔写实相对容易。油画也一样。中国油画界基本上是欧洲古典风精描细绘的写实油画多,写意油画少,大写意油画更是凤毛麟角。
俞晓夫油画最根本的独特性,正是大写意。这是一种大写意的油画。横涂竖抹,虚虚实实,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兴笔挥扫,皆成佳构。这是将绘画推到一种自由的境界。
俞晓夫是一位上海画家。受魔都熏染,俞晓夫的油画很“洋气”,多“洋味”。不仅画面形式感很洋气,画中也出现大量洋人面孔。他的《找一找毕加索》和《检阅英国文豪和我》等漫画,颇有法国漫画家杜米埃的意味。这些漫画洋味十足,极放松,非常精彩。
有意思的是,在《有贾科梅蒂的人们》等漫画里,竟然出现了一些八大山人画中常见的翻着白眼的八哥鸟。《就餐》画中那五个墨果子,仿佛来自牧溪的《六柿图》,表明画家对中国美术的经典也谙熟于心。
画家在年轻时阅读了大量欧洲和苏俄的文学作品,这些阅读深刻影响了画家的创作。在《纪念我年轻时代的阅读》三联画,左边一幅可以看到保尔·柯察金。他还画了不少莎士比亚戏剧相关的场景。
《哲学家——纪念萨特和加缪》一画,是画家向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作家致敬。想当初80年代,谁不谈几句存在主义,谁就会被朋友圈鄙视。这幅画有些超现实主义意味。画面中间是一只白色的鸟,上边飞着一个小孩(天使?)。十几个人物的头像造型准确,与下方粗犷纷乱的线迹形成对比。左侧,是一幅画家小黑白自画像,似乎是旁观或加入这个存在主义空间……
俞晓夫喜欢与历史人物对话,与他们共进晚餐甚至共浴,或者把历史人物拉到现今场景搞穿越,比如《我和吴昌硕游汉堡》,很是幽默和率性。
黄河清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资深教授
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著名评论家
《找一找毕加索》45×52cm 漫画 2024年


《检阅英国文豪和我》45×52cm 漫画 2024年

《玩偶系列-好兵帅克》80×60cm 布面丙烯 2025年
《钢琴系列之纪念肖斯塔科维奇》160×150cm 油画 1997年


《我和吴昌硕游汉堡》160×200cm 油画 2017年

《欢乐的俄罗斯族》350×250cm 油画 2018年

《写生:新疆阿勒泰文化干事》80×60cm 油画 2014年
《静物》50×60cm 油画 2013年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