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 印尼山景
周碧初
福建平和, (1903-1995)
—ArtYouhua—
40年代 风景
1961 杭州玉泉公园
1962 秋色
1962 新安江
1960 风景
1960 井冈山
在中国的油画领域, 生于平和霞寨的周碧初先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奠基人,开创了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一代画风。
周碧初(1903.8-1995.9) ,福建平和县人,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擅长油画,师从约纳斯、罗隆教授,与徐悲鸿、颜文梁、林风眠等皆同窗好友。1924年毕业于厦门美专,1925年留学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1930年回国后先后在厦门美专、上 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国立艺专等校执教。1949年赴台湾、香港及新加坡。50年代曾旅居印度尼西亚,作品为苏加诺总统收藏。
1959年自印尼回上海探亲,目睹新中国画坛欣欣向荣的景象,决意回国潜心创作。1959年回国在上海美专任教授,上海油画雕塑创作院艺术顾问。出版有《周碧初油画集》、《西画概论》。作品有《0》、《 新禧》、《古城水乡》、《菊黄蟹肥》、《梅园》、《印尾火山区》、《柠檬》、《漓江三畔》等。福建平和建有周碧初艺术馆。
1955 印度尼西亚山景
1956 印尼火山
1961年作 争艳
1962 瓶菊
周碧初以造化为师,运用短笔触作画,落笔沉着有序,疏密有致,光与色的表现变幻无穷,把似锦山河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的油画艺术在我国艺坛上独树一帜,造诣极深,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特色,他把欧洲优秀的油画艺术与我国传统艺术精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的色彩源于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与借鉴和对中国年画等民间美术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特点的吸收。色彩风格既有他的老师罗隆教授和欧洲印象主义等画派的成分,又有自己民族文化美术的成分。他融合贯通了中西绘画艺术,使得他的绘画色彩既具有强烈的个性,同时又是多元的。
他的画具有浓厚的“印象味”,又没有像印象派那样对景物的理解与表现存在片面和有失沉着的缺陷。在吸纳中国年画、刺绣、剪纸等民间美术色彩强烈的美感的基础上,匠心独运地融入到自然风光景物之中,形成了比印象派更加鲜明亮丽的色彩风格。
周碧初的风景画在秉承印象派强调艺术个性,重视自然界的光色变化来表现对象的整体与气氛,用笔细腻流畅,色彩鲜丽响亮等技法的同时,更注重细笔触和点簇的表现力和生动性。融入中国民间艺术夸饰之精华和文人画的点、线之法,使风景油画作品更显得端庄俏丽,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50年代 杨湾农舍
1962 红苹果
1962 渔港
50年代 雨后晚云
1961 水库薄雾
1977 海边
1961 珠江晨曦
1962 北海公园一角
1982 东湖
1977 井冈山大井
1980 海上清晨
1963 金华小型水电站
1963 农民新居
1961 南瓜
1964 柚子与柑橘
1972 果山
1987 风景
1979-1982 北海公园
1962 春色
1962 海边初秋
1962 闵行一条街
1962 瓶花
1963 新安江水电站
1964 嘉兴烟雨楼
1960 上海外滩
1961 公园景色
1961 古城水乡
1965 北海公园
1965 风景
1965 老南瓜
1966 井冈山
1966 新禧
1968 有鱼的静物
1973 看,样板戏万岁
1974 玉兰花
1977 芍药
1980 热带水果
1980 三味书屋
1980 桃
1981 打谷场上
1981 黄山
1981 漓江泛舟
1982 鳜鱼
1982 黄山人字瀑
1982 静物
1982 南京无粱殿
1982 孙中山故居
1982 武夷山色
1982 夏鹃
1982 烟雨阳朔
1982 周公馆
1982 佐酒佳肴
1983 黄山西海
1983 三峡薄雾
1984 小三峡
1987 福建东山
1987 黄山
1987 陆游故居
1987 紫砂茗壶
80年代 桂林风景
1932 西湖旧景
1952 马里少女
1952 少女
1953 印尼火山
1953 郑和庙
1954 华人回教堂
1954 印尼农村风景
1955 男孩
本文来自油画世界 (ID:ArtYouhua),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