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斯塔夫·吕德伯格(Gustaf Rydberg,1835年9月13日-1933年10月11日)是瑞典杰出的风景画家。他的作品深受19世纪欧洲艺术潮流的影响,尤其是杜塞尔多夫画派,同时也展现了瑞典本土风光的独特魅力。吕德伯格的艺术生涯跨越近一个世纪,他以对家乡斯堪讷(Skåne)地区的热爱和执着,成为瑞典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古斯塔夫·吕德伯格出生于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Malmö),父亲古斯塔夫·伊萨克·吕德伯格(Gustaf Isak Rydberg)是当地的邮政局长。吕德伯格从小便展现出对绘画的兴趣。1852年至1855年间,他在丹麦皇家美术学院跟随风景画家弗雷德里克·基尔斯考(Frederik Christian Kiærskou)学习,随后进入瑞典皇家美术学院,在爱德华·伯格(Edward Bergh)的指导下继续深造。


1859年,他前往德国杜塞尔多夫。在那里,他师从挪威风景画家汉斯·弗雷德里克·古德(Hans Fredrik Gude)和德国大师奥斯瓦尔德·阿亨巴赫(Oswald Achenbach),学习了杜塞尔多夫画派注重细节和自然主义的技法。吕德伯格在杜塞尔多夫度过了五年时光,期间他常在夏季返回斯堪讷地区写生,这片土地后来成为他创作的核心灵感来源。
1866年,他回到瑞典,被瑞典皇家美术学院提名为候选会员(agré),并举办了首次展览。1868年,他随瑞典国王卡尔十五世前往挪威进行艺术考察。1871年,他正式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


大约从1870年起,吕德伯格开始专注于户外写生(en plein air),这一技法受到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他的作品以低平的地平线、柔和的光线和对自然细节的精准捕捉为特色,常被拿来与法国画家卡米耶·柯罗(Camille Corot)相提并论。
此外,他还从好友阿尔弗雷德·瓦尔伯格(Alfred Wahlberg)那里汲取了一些技法,使其画风更加生动。然而,尽管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新艺术流派层出不穷,吕德伯格始终坚守传统,未受印象派或现代主义的影响。


吕德伯格对斯堪讷地区的热爱贯穿其一生。他的画作常常描绘这片土地的田野、农舍、河流和广阔的天空,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宁静的诗意。1887年,他与埃巴·约瑟菲娜·博格斯特伦(Ebba Josephina Borgström)结婚后,逐渐离开斯德哥尔摩,先是移居韦斯特罗斯(Västerås),最终于1897年在斯堪讷定居。
他的作品如《斯堪讷的春天》和《赫尔格河边的风景》展现了自然的永恒之美,也记录了瑞典乡村生活的变迁。1920年,吕德伯格85岁时,瑞典皇家美术学院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回顾展,展出了他职业生涯中的众多杰作。1925年,他被授予瑞典荣誉勋章“Illis quorum”,以表彰其对艺术的贡献。1933年,吕德伯格在马尔默去世,享年98岁。他的作品现藏于哥德堡艺术博物馆和瑞典国家博物馆等地。

古斯塔夫·吕德伯格不仅是杜塞尔多夫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瑞典风景画的巨匠。他用画笔捕捉了自然的灵魂,将斯堪讷的美丽永远定格在画布上,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技艺的高超,更传递了对故土深沉的热爱与眷恋。




















来源:油画世界 (ID:ArtYouhua)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