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资讯中心 >
 

陈上岷:难以割舍的杨守敬情结

时间:2010-08-13 07:53 来源:未知 作者:zgshw 点击:
陈上岷 又名海山,字辛野。1918年出生,湖南醴陵人。曾任湖北杨守敬研究会会长,现为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等。曾整理、编辑、出版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著作《学书迩言》、《评碑评帖记》及自著《玉筍集》等,与谷有荃合编《唐醉石治印选集》。
 
    记者:书法界都知道您是研究杨守敬的专家,您对杨守敬有怎样的认识?
 
    陈上岷:专家还谈不上,我只是对杨守敬的书学了解比较多一点。在我看来,杨守敬人品高尚、勤于治学、学识渊博,是一位全面、立体的学者,不仅仅是当下书法界人士所理解的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他对货币、金石篆刻也有很深的研究。他的一生,综合来看,有四大贡献:一是研究《水经注》的地理学家,他沉下心来埋头对《水经注》研究了四、五十年,对前人作了勘误,写成了一部《水经注疏》,在地理学界影响深远;二是与众不同的藏书家,他在去日本期间收集了很多当时国内绝版的宋、元版珍贵书籍,其中有很多是手抄孤本;三是了不起的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其著作《学书迩言》、《评碑评帖记》,在晚清阮元、包世臣所掀起的“扬碑抑帖”风潮中,主张碑帖并重,对其时书坛有力挽狂澜、拨乱反正、纠偏导正之功;四是中日艺术交流的使者,其初到日本时,日本书法界人士瞧不起他,通过深入交流后,日本友人改变了看法,变为敬佩有加。以日下部鸣鹤等为代表的日本书法界进而尊称他为“近代日本书道之祖”。时至今日,在日本及湖北宜都杨守敬墓园,日本书法界友人对他的纪念活动不断。
 
    记者:对于杨守敬,您觉得还有没有可作深入研究之处?
 
    陈上岷:杨守敬的经历比较复杂,他游历、生活了很多地方,如日本、北京、黄冈、宜都等地,每到一处,他都注意当地的地理风物,人情景观。如在北京时,他就经常抽时间去琉璃厂观赏一些字画店中所出售碑帖的拓片,只要有机会亲近一些古碑帖的实物,就绝不放过亲眼目睹的机会,有时在旅途中也放弃休息时间造访古迹名胜中的碑刻摩崖。科考出身、混迹官场多年的杨守敬,其书风未受到当时“馆阁体”流风的影响,是杨守敬的书法艺术观念与当时书法的大风向不同,还是当时书法的审美风尚受到“碑学”的冲击,而逐渐发生了改变,这一现象颇值得关注。
 
    杨守敬景仰苏东坡,在黄冈时,住在县衙中,将自己的书斋起名为“邻苏园”。后由杨寿昌出资,杨守敬任艺术总监,甄别、选刻、编辑出版了《景苏园帖》6卷(先刻4卷,后补刻2卷),主要收集苏东坡及历代名家传世的书迹,原拓本现存湖北博物馆,原石现存黄冈东坡赤壁碑阁中,有志于研究杨守敬的人士可去看一下。后来他又自己出资编刻了《邻苏园帖》,风行一时,他还影印、双钩、翻刻了历代名碑名帖,以惠后学。杨守敬是一位出色的目录编辑版本学家,这都是广大书法界同仁所要了解的。作为书家的杨守敬,只是一位优秀人物的侧面,不是全部。了解杨守敬应全方位、立体地去看待他的生平、生活、艺术风格及审美取向。杨守敬书法名播四海,起自日本,是在40岁后。在20岁前,他却因字写不好,几次考试都落了榜。杨守敬以摹碑作为学书的根本方法,认为碑“皆古人精意所留”。在师友潘孺初(存)原辑的基础上,钩校《楷法溯源》,杨守敬通过摹碑,悟到所谓书法之变,就是要理解碑刻的历史时代、文化变迁,理解碑刻的体格,通晓书法之变。杨守敬不赞成“南帖北碑”论,觉得书法并不因地理位置而产生差异。他觉得处在江苏的《瘗鹤铭》与山东的《郑道昭论经书》尽管南北地理不同,但笔意却是相似的。这种不附阮元、包世臣时论,不从流俗的精神,反映了他反驳“南帖北碑”论者的取材乏实。
 
    记者:杨守敬的书学与书法在当代有否值得借鉴之处?
 
    陈上岷:杨守敬其人、其书、其学,在当代还有很多书法人不太了解,这也很“正常”。他在《学书迩言·绪论》先引梁山舟所言学书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中也要辨证理解。当下的书人学书作学问,多注重在短时间内快速见成效、出成绩、出成果。多没有杨守敬花几十年做一件事情的决心、恒心与毅力。当年直至今日,日本书法界的人士崇拜他,与他这种做学问的方式有很大关系。今人多有才气,多不存在杨守敬所说“天分第一”的“天分”问题,今天的科技发达,对各种资料的掌握、挖掘,都很迅捷,不存在“多见次之”的问题,一些前人没有看见的珍贵资料及实物都能见到,这是前人无法比拟的。但今人学书,路子存在一点问题,好走极端。一是字容易往俗处写,初观“漂亮”,但作品无内涵;一是字容易往丑处写,曰“创造、出新”,让人难以理解、接受。学书法,篆、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篆、隶是了解中国文字、文化变迁的一扇“窗口”。而写草书,若不接触章草,气息与笔法都会失之于古朴。学习书法,贴近传统很重要,临帖也要切实下真功夫,不能耍花架子。有句话叫“字无百日功”,这是对初入书法门径者而言的,学习书法,对于传统的经典碑帖,若不百遍、千遍去临、去思,就没有办法靠近、进入,没有靠近、进入传统经典,领会传统经典中的精髓、精神,创作出的作品就会没有高度与厚度,纯度与广度就更谈不上了。“多写又次之”是针对习书者只知“死临”而不知“思后临”而言的。习书“临”很重要,但“临”也有难度,难在初学时难以临像上,就是一些书法理论家所说的“入帖”,我比较关注这一点,没有达到“形像”就不能深刻领悟“神似”。杨守敬后又增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 这是区别书家与“写字匠”的显著标志,是针对修养与读书而言的,多读书写字能脱俗,鲁迅先生虽不以书家名世,但他的字很好,是因为书读得多的缘故,知识面广,涵养深厚,书作自然洋溢着书卷气。就我个人的看法,当代书家应将读书放在第一位,写字放在第二位。
 
    记者:您今后还将对杨守敬作怎样的研究?
 
    陈上岷:如果条件允许,我想写一篇全面评价杨守敬的文章,题目就叫《杨守敬的突出贡献》。杨守敬重碑学,注重汉碑及南北朝碑刻书风的历史演变,但同时客观、全面地对待碑帖。他在《评碑记》中说:“夫碑碣者,古人之遗骸也;集帖者,影响也,精则为子孙,不精则刍灵耳。见刍灵之与碑碣不如见遗骸,见遗骸不如见子孙。去古不远,求毫芒于剥蚀之余,其可必得耶?故集帖之与碑碣,合之两美,离之两伤。”从中可看出他的历史文化观和艺术审美精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南北书论派》、《北碑南帖论》对书风的演变作了历史的考察,杨守敬既不全面接受,也不全盘否定。在帖学与碑学的兴衰更迭中,客观、宏观地对待碑帖之争,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观察、联系各个时代碑帖用笔、结体、风格、继承、演变来作评述,这是杨守敬治学品格的可贵之处!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见证中国书法复兴——访周志高先生 下一篇:疏淡从容 洗练旷达-----苏金海先生的书法艺术
   
  特别推荐
百余件超现实主义大师真迹首次国内展出
近200件当代龙泉青瓷精品荟萃一展宋韵美学
沈阳故宫展出院藏一级文物“清雍正款青花红龙
140余件年画作品在鲁展出 再现运河两岸“生活
百余件商周青铜器在山西太原展出
福建省花鸟画名家邀请展开展 迎新春
66件(套)龙纹题材文物亮相颐和园阐释生肖龙
66件(套)龙纹题材文物亮相颐和园阐释生肖龙
梁文尧写意花鸟画展开幕 雅俗共赏彰显“海派
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在沪开幕 邂逅大师笔
 
  本月热点
书画巡展通知
巨野书画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
“暖冬送福 文化筑梦”活动——
徐州市金融书协“迎春送福惠万家
全国百名书画名家邀请展
《奉天匠人》——《书法 鉴赏皆
别老说书画贵,书画家的艰辛你懂
千篇一律的所谓书画作品该“开刀
南大校园的保洁阿姨,黑板报自作
江苏丰县:名家书画作品公益义卖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