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诗。横幅作品一般为行书,难以把握聚散。这幅作品主要在章法上大开大阖,以突破排列呆板和行气的短促,突出黑、白、灰的块面效果。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隶书对联)
这幅作品是郑板桥的一副对联。这幅字移植一种特殊的字体——泰山径石峪的摩崖石刻体的笔意,即“饱满、厚实”、“纯朴、天真”。作品总体感觉简约、朴实、新奇、烂漫。其落款的行书也相应作了调整,使其与正文字体的风格一致。
《康庄大道》(行楷立轴)
这幅字,取颜体的雄强豪迈之气,承二王妍美流动之韵。笔力遒劲中显浑厚,字形端庄中显灵动,更为重要的是书者选择这种气象正大、意境通达的字体与康庄大道四字的文意十分吻合,吸取了古代大匾额的雍容气韵,然在字形大小穿插又富有现代人开放洒脱的审美情趣。首字墨重体大,起到“龙头”作用,对整幅书法气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它的民族独特性传统性,必须坚守,而不应简单地去追求‘现代’和‘时髦’。作为一名书者,只有在根植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师法名家、融会贯通,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艺术灵性才能在笔端放牧、尽情挥洒。”这是书法家赵定群对中国书法的诠释,也是自己对书法艺术的孜孜追求。
赵定群,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市书协主席。在江西书法界,赵定群不仅是位书法名家,还是名书法教育家。赵定群自幼受父辈师长影响痴迷于中国书法,几十年来,他一方面不断汲取古代书法家艺术精华,在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寻找本源,另一方面又在探索创新中形成了独具个性魅力的书法艺术风格。从1982年起,赵定群书法作品数次入选全国大型书展,入编书法名家作品集,不少作品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得大奖,其作品还先后选用于江南名楼滕王阁主墙碑文、八大山人纪念馆碑文、南昌大桥桥名、绳金塔千佛寺匾额榜书等。由于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果,先后被南昌市委、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首届陈香梅文化奖。其本人也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代表等荣誉。
作为一名书法家,赵定群对书法艺术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书法的民族性,独特性,不能表现在工具材料及作品的外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理念相一致,那就是刚柔相济、虚实相生、阴阳互补、和谐统一。不追求极端,不搞强烈刺激,正像一杯清茶,初品未觉其妙、越品越入佳境,百品百味、不生厌倦。在书法上,传统文化精神,不仅要求书法家在书法的数千年积累的技法层面下功夫,也不仅要求书法家有广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熏陶、熔炼,从思想深处浸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有了这种根基,才不致受怪异、前卫、反叛等思潮的冲击而动摇。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是历代书法艺术追求的境界。赵定群认为,继承传统不只是要继承传统的技巧、笔墨,而更重要的是立足于传统的文化精神。“创新”不能仅仅在形式上创新,而是在不断了解现代中国对传统文化挖掘过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既有传统基础、又有时代精神的审美观,并结合书画创作的实践,摸索一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书法语言。
的确,赵定群的书法即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他在深入学习各种优秀传统碑帖的同时关注时代,关注生活,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及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不断探索美且有趣味的书法形式,所以他的作品风格似乎总在变的过程中,有时因学习的积累量而变,有时受文字内容的启发而变,有时因心境的改变而变,有时受某种启发产生灵感而变。他在中国传统书法的沃土上放牧着自己的灵性,并期待着艺术的升华。(本文所配图片均为赵定群书法作品)
玉华
编辑: 王世强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