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金石篆刻 >
 

收藏奇石就是收藏瑰宝

时间:2022-11-08 11:21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好者们,都将目光放在了精雕细琢的玉器或是珠宝之上,却忽略了一块最钟灵毓秀的石头。奇石原本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鬼斧神工天然促成是它的特征。

但是,奇石如果仅仅是深藏于地下,永远被乱石泥沙覆盖掩埋的话,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对于奇石来说,无疑都是一种遗憾。因此,奇石必须被人挖掘发现和收藏鉴赏。

貌似生硬冰冷的石头其实有着丰富的内涵。石头是大地的骨骼,是时间的印证,是历史的标本,是神韵的附着,是永恒的象征。

人类历史上更有无以计数的历史文化现象和诸多重大事件,都是借助于石壁、碑林和其它石头载体记载和流传下来的。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石头是有灵魂的,正可谓是“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当我们认识到了石头并非生硬冰冷以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收藏奇石了。因为收藏奇石就是收藏瑰宝。

认知奇石是前提

什么是奇石?一般说来,那些天然形成的形状非凡,材质、色彩、花纹等具有特别要素,能够满足人们好奇心理和审美需要的石头,就可以被称为奇石。如,中国四大奇石《东坡肉形石》、《岁月》、《中华神鹰》、《小鸡出壳》等均属奇石之典范,其外观、造型、神态、色彩和纹理几乎无以言表,可谓是鬼斧神工之杰作,其价值连城自不必说。

当然,确认奇石的基本要素条件应该是其天然属性,人为加工打磨的不能列入奇石范畴。因此,收藏奇石的前提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奇石。奇石天然是石头,而且必须是天然之石头。但是,石头未必个个是奇石。这是奇石收藏中不容忽视的第一要诀。

奇石文化是精髓

有人说,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石头也牵扯上了文化吗?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说,石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始祖,是我们人类精神世界赖以构建和完善的基础。

即使人类步入了现代社会,我们也离不开石头。高楼大厦需要石头奠定基础,采掘矿藏需要从石头样品中分析提炼,研究地址、历史也需要借助于石头来考证。

收藏奇石是品位

能够倾心于奇石的收藏并持之以恒,应该说是一种品位。收藏奇石,就是收藏美好,更是收藏瑰宝。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源地,在奇石收藏与鉴赏方面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人世世代代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国灿烂文化博大精深的又一体现。

可以说,收藏奇石是一种值得称道的高雅品位。把出身山野,淹没于沙土乱石之下的奇石挖掘出来,清洗一番,收藏于家中或专门的场所,这是一种化山石为瑰宝的睿智之举,是向人类社会展示自然界美好一面的智勇壮举。

鉴赏交换是提升

人类最初对石头的鉴赏都是从外观着眼的。初涉奇石鉴赏领域者一般都是从情趣审美起步的。因为趣味审美重在形似,而艺术审美则重在神似。

奇石的外观形象首先给人以直观的联想,鉴赏者凭借个人生活阅历和视觉经验,来判断奇石的外在造型,像什么、近似于什么,一眼就可以做出认定。

除了注重外观的情趣审美和注重内涵的艺术审美之外,对于奇石鉴赏来说还有貌似更高层次的观念审美,这是一种常人不宜具备的审美经验,因为只有那些有着 “另类”怪癖的人,或者因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才有可能形成的“独具慧眼”方可以对特定的奇石做出观念审美的判断认定。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被世人所不齿的,却又是当下市场经济环境中难以杜绝的,因此需要奇石玩家倍加留神切莫上当,更不可与之同流合污,以免玷污了天下瑰宝的圣洁。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聊聊和田玉子料油烟皮 下一篇:奇石本天成,赏石贵在真!
   
  特别推荐
奇石本天成,赏石贵在真!
收藏奇石就是收藏瑰宝
聊聊和田玉子料油烟皮
昌化田黄精品 & 四大国石,件件都是精品
玉竹怎么快速玉化
寿山石品种大全
如何区分玉石里的裂,水线,色筋
黑曜石是什么石头
绿色宝石级的钻石玻璃陨石
寿山石怎么鉴别真假?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天工奖”系列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闲章不闲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