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金石篆刻 >
 

青铜的本色是血色:李小超“60年60人雕塑展”

时间:2009-10-10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深圳商报》

  我的老朋友冯胜光大哥,最近写了十几万字的回忆文字,记录了他的家庭三代以来的平凡历史。这十几万字的“平淡人生”,自然流畅,文笔老练,意态从容,让我一捧起就读了下去,被文字的朴实与朴实背后的真实坦率吸引。


  所谓历史,传统上就有官方修历史和民间书写历史即家族历史和个人历史,这个传统被终断了好些年,现在一个基层退休官员有这个心思并且付诸行动,我觉得很好。一个人对文字记录的历史,即类似青史如果很在乎,愿意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家族的历史,尽管平淡无奇,但无疑会在意青史上能否留下淡淡的一笔,这个追求就会引导他一辈子心向高贵,做人做事,即使权力在手,也会“行己有耻”,自己管理自己,做值得留一笔的事儿。


  冯大哥的父亲曾经在杨虎城的西北军做事,也当过不大的军官。他不炫耀这个,他在意的是有过一让家族很骄傲的事儿,冯家长期保存着周恩来给他父亲写过的一张便签,用的是西北军的军用纸签。老冯在前言中特别写明了这件文物,曾经被珍惜地装了镜框供奉在书架上,“文革”中被红卫兵连红木书架一起抬到院子里烧了。老冯说,如果这件文物还在,那就是老冯家应该永远收藏的红色文物。现在,只能在回忆文字中,写上一笔,记录下来,作为一个信息让子孙品味和追怀。我说,你有这种情怀,这件文物就等于还没有丢失。


  想到这儿,突然觉得冯大哥是可以作为一个形象,进入到雕塑家李小超的“60年60人系列雕塑”。李小超用青铜雕塑了一系列人物,分年龄段,用人物记录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变迁历史,这一组作品“百姓(1949—2009)雕塑展”正在深圳雅昌艺术馆展出。


  李小超的雕塑,不是简单地用人物形象图解宏大的主题,他选择了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各色人物,对他们的生长历史和生存环境,做体贴式研究和体会,感受其中夹杂交织着欢乐与痛苦、希望与困惑的人生生态,将这些实实在在的具体形象,用青铜凝固成雕塑。小超给每个雕塑都写了文字,作家杨争光也为他的雕塑写了一些文字,作为对每一个雕塑作品的文字性延伸和解读。读这些文字,看这样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仿佛这些人就是观众自己。这些人身上有着观众自己的历史信息,或者有自己熟悉的乡亲、朋友的信息。这些信息丰富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新中国60年的历史。他对人物形象和形象中内在精神的把握,就如同上面说的冯胜光大哥一样,从形象、信息、资料的层面,上升到了情感的层面。我觉得李小超是个有思想的雕塑家,也是有着悲悯情怀的雕塑家。他对人物的选择,对所选择的对象的理解、赞赏、同情中,都有一层淡淡的悲悯情怀。这些普通人物,在历史的变迁中,同在历史的车上,有的主动地抓住了车扶手,有的被动地、迷惘地跟随着,但是历史都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如青铜的雕痕一样的印记。逐个看这排列有序的60个人的形象,仿佛每个年代都有一个人打开窗户向你打招呼,你参观雕塑展览的脚步不知不觉踩着社会进步的节奏。


  冯胜光大哥很在意他那一件烧毁在历史烈焰中的红色文物,他记忆中的红色文物,是他血液中的颜色,是父辈留给他的一脉血色浪漫。这和许多有着相同和类似经历,消失在历史时空中的文物一样,那一抹血色浪漫,最终化成了李小超雕刻刀下的青铜。青铜以商周为原始,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就注定了它的精神本质——1945年,西南联大纪念“五四运动”,突降大雨,会场大乱,闻一多先生跳上台大声说:“这是雨洗兵!昔日武王伐纣,陈师牧野,正如今日!”顿时全场秩序井然。闻一多先生一句话,即贯通了数千年的文化血脉,让血性充沛于当下士子心胸,而那存储在历史中的血性,正是后代人端详一件件商周青铜文物需要溶解、稀释并吸纳的血色浪漫。


  所以,我看红色收藏,看到的是青铜的颜色。看青铜雕塑,看到了红色的血性,血色是青铜的本色。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月亮河雕塑公园合作意向暨岸•首届月亮河学院雕塑展合作签 下一篇:西泠印社篆刻申遗成功 印学中心地位获国际认可
   
  特别推荐
重审和田玉最具争议的问题——产地
和田玉“迷”之评价指标——肉眼可过灯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黄与红,蜡石的灵魂之色!
致广大,尽精微——和田玉鉴定重构
如何鉴别一般石和精品石?
赏石,是综合多门类审美和文化的艺术
说说山形石的赏玩
高古玉典型特征鉴别方法,极佳的捡漏技巧!
地方博物馆的历代古珠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闲章不闲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陶瓷印创作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