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金石篆刻 >
 

西泠印社篆刻申遗成功 印学中心地位获国际认可

时间:2009-10-11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欧洲时报-中国日报网站


第一任社长作品:西泠印社中人


  据《都市快报》报道,近日,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好消息,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杭州首个进入《名录》的项目,也是西泠印社继国家级社团、国家级博物馆、国家级文保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称号,标志着西泠印社作为国际印学中心的地位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权威认可。


  西泠印社申遗成功,实现了杭州市世界级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对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杭州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国的篆刻艺术是从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而来的。所以,要了解篆刻艺术,得先知道印章文化。


  中国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一直是权力地位、人群交往的凭信标志,唐宋以来,逐渐进入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特有的一个艺术门类,产生了众多篆刻艺术流派,此次申报成功的“篆刻”,指的就是一种艺术和工艺。


  提到篆刻艺术,便要说说西泠印社,这个成立于1904年的艺术团体,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也是国际公认的中国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中心。


  西泠印社现有社员357人,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捷克、加拿大,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而杭州,则是中国印学史上无法绕过的重要“印学之城”。在大力推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背景下,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对西泠印社的发展始终高度重视,把西泠印社作为杭州城市文化品牌的金名片,从各方面予以大力扶持。


  2006年,“金石篆刻(西泠印社)”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泠印社被确认为中国篆刻的综合保护、传承、交流和研究中心;


  2008年,西泠印社又积极努力,作为主要申报单位,与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请申报,并通过文化部的初审,上报联合国。


  终于,“篆刻”顺利通过审议,入选名录,这一中华历史文明的优秀代表,首次作为一种全球文化形态进入了人类文明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视野之中。这是西泠印社取得的重大成就,更是长期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对西泠印社品牌重视、支持的结果。


  全球76个项目新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出炉,共76项,阿根廷和乌拉圭联合申报的“探戈”、日本的阿伊努族舞蹈、韩国的“羌羌水月来舞”等入选。


  76项中,中国占了22项,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不但世代相传,还在人和历史、自然的影响互动下,被不断地再创造。


  本次中国新入选的22个项目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青铜的本色是血色:李小超“60年60人雕塑展” 下一篇:宋代石刻《宣示表》深藏民间800年
   
  特别推荐
重审和田玉最具争议的问题——产地
和田玉“迷”之评价指标——肉眼可过灯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黄与红,蜡石的灵魂之色!
致广大,尽精微——和田玉鉴定重构
如何鉴别一般石和精品石?
赏石,是综合多门类审美和文化的艺术
说说山形石的赏玩
高古玉典型特征鉴别方法,极佳的捡漏技巧!
地方博物馆的历代古珠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闲章不闲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陶瓷印创作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