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金石篆刻 >
 

篆刻艺术

时间:2009-10-11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欧洲时报-中国日报网站

  在中法两国建交四十五周年的日子里,李岚清先生的艺术展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这是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新的成果,也是中国篆刻艺术第一次在西欧国家展出,它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都是历史性的。


  中国篆刻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之际就已经在实用的层面上达到成熟,使得中国的象形文字通过镌刻成为一种独特的兼有实用与审美的艺术形式。几千年来,篆刻艺术不断地随时代而演化,并且随着文人艺术家的参与越来越趋于情感与个性的表达,与其他古典艺术形式合为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中国视觉艺术体系。


  但是,篆刻艺术到今天如何发展?在信息时代,篆刻艺术又如何能为以电脑文字图像为阅读对象的年轻人所理解和认识?这些都是时代的文化课题。李岚清先生担任过中国国家的高级领导人,曾长期分管中国经贸、教育、文化、体育和科技等工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领导岗位退休以后,他充分发挥自己深厚的文化学养和艺术禀赋,在音乐研究和篆刻方面尤其用力,形成了独特的创造。


  李岚清的篆刻艺术首先在内容上注入了丰富新颖的现实题材,把原来篆刻只局限于文人之间的酬唱扩展为表现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在这次展览中,他的270余方作品分别以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当代中国的发展和生活情怀为主题,体现出他与时俱进的创作意识,也充分反映他将自己的政治抱负、文化学养与篆刻探索相结合的独特创作道路,可以说赋予了篆刻艺术崭新的时代生命力。


  在艺术形式上,这个展览更是展现了极为多彩的篆刻风格。李岚清先生的篆刻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最重要的特点是随情而发,依意生形,充分发挥中国汉字象形文字的特点,在变化、组合上淋漓尽致,因此,两百多件作品各有意态和奇趣,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朱与白的世界。


  此外,这个展览在整体的结构上也别具一格,展览既有大量印石原作和印拓,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李岚清先生创作每幅作品的灵感来源、体会感受和围绕着作品展开的故事。这就使得每一件作品不是孤立的对象,而是联系着深厚的内涵和创作的思考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整个展览犹如一本视觉的大书,让人在阅读和欣赏中走进李岚清先生的精神世界。


  李岚清先生致力于篆刻的理念,从他概括的石有“五言”中可以看到,他认为石可“言美”,篆刻首先要给人以审美的感受;石可“言志”,也就是篆刻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石可“言情”,在每一方作品中都记录了友情、亲情、景情和心情;石可“言趣”,在篆刻的过程中充满着发现与创造的乐趣,也可与他人分享;石可“言事”,篆刻可以铭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情境,使得见印忆事,构成对历史的回溯和人生的回望。李岚清先生概括出来的这“五言”为篆刻艺术的当代发展提示了新的方向。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世界各国对奥运会会徽“中国印”都有了深刻的印象,也想了解“中国印”的创造。李岚清先生当年就是决定使用“中国印”的决策者,他身体力行,在篆刻艺术上不懈耕耘,正是为了使广义的“中国印”得以让年轻一代贴近和让世界认识。这个展览打开了欣赏中国篆刻艺术的一扇窗口,也书写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宋代石刻《宣示表》深藏民间800年 下一篇:中国篆刻艺术叩响世界大门 将有利于走向国际化
   
  特别推荐
重审和田玉最具争议的问题——产地
和田玉“迷”之评价指标——肉眼可过灯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黄与红,蜡石的灵魂之色!
致广大,尽精微——和田玉鉴定重构
如何鉴别一般石和精品石?
赏石,是综合多门类审美和文化的艺术
说说山形石的赏玩
高古玉典型特征鉴别方法,极佳的捡漏技巧!
地方博物馆的历代古珠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闲章不闲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陶瓷印创作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