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金石篆刻 >
 

中国篆刻艺术叩响世界大门 将有利于走向国际化

时间:2009-10-17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制度进行修改后,今年中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达到22个,加上往年的4个,总数猛增至26个。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篆刻艺术院、西泠印社联合提请审报的篆刻成功入选。

    记者10月13日分别打电话采访了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西泠印社理事骆芃芃,他们均对中国篆刻艺术被世界认知关注感到非常高兴与振奋。中国篆刻艺术院、西泠印社两家联合篆刻申遗成功,这是一个大好消息,是篆刻艺术本身的成功。因为中国篆刻艺术院从属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部直接管辖,文化部中国非遗中心就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内,便利的条件,让中国篆刻艺术院加深了对申报非遗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为成功申遗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8年9月8日至11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了关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代表作名录》的紧急会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向国家非遗中心提出申请,拟联合西泠印社共同申报。经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批准,9月1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西泠印社以“共同申报单位”的名义将“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向联合国申报。中国篆刻艺术院共同委托的该项目申报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骆芃芃,主持并组织项目组工作人员对申报工作展开了夜以继日的工作:组织申遗委员会、撰写申报文本、搜集照片材料、撰写申报片子的脚本及解说词、组织和设计片子的镜头和摄制、电告和书信通联全国各篆刻团体及个人取得对篆刻申遗的认同和书面承诺、多次召开研讨会等众多工作。西泠印社也寄来了相关资料。

    在申报工作过程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导、专家对本次申报工作高度重视,并多次给予专业性的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组织专家对申报资料进行了多次论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大量的工作,2008年9月24日申遗全部材料上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受理与正式回复。2009年1月14日,骆芃芃接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来信,明示“中国篆刻艺术”申报材料“完整、齐全”并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初步审核,准备参加今年5月份的专家初级评审。2009年5月29日,骆芃芃再次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来信,信中明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委员会会议对“中国篆刻艺术”申遗材料的理解,并表示“中国篆刻艺术”申报材料全部通过初审中的五条标准,并将参加今年9月底的最终审核。由于本次申报的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标准非常严格,工作分好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合格和晋级都是一个十分艰巨而可喜的进展。

    中国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最优秀且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中国篆刻艺术”成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将对中国篆刻艺术走向国际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知起到重大作用;同时对当下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据了解,10月18日骆芃芃将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22国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参加的“中欧文化论坛”,主讲“当下中国篆刻艺术”。10月18日举行的西泠印社秋季雅集似乎不约而同地成了庆贺中国篆刻艺术申遗成功的活动!对此,西泠印社常务副秘书长、社委会副主任包正彦说,“这是对西泠印社工作的肯定,标志着西泠印社作为国际印学中心的地位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权威认可。”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篆刻艺术 下一篇:收藏古代象牙雕刻品 学会欣赏与把玩
   
  特别推荐
重审和田玉最具争议的问题——产地
和田玉“迷”之评价指标——肉眼可过灯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黄与红,蜡石的灵魂之色!
致广大,尽精微——和田玉鉴定重构
如何鉴别一般石和精品石?
赏石,是综合多门类审美和文化的艺术
说说山形石的赏玩
高古玉典型特征鉴别方法,极佳的捡漏技巧!
地方博物馆的历代古珠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闲章不闲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陶瓷印创作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