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篆刻的人,往往由于印石磨不平而感到烦恼。磨印石看似容易,但要想拿过就能磨平,也确非易事。初磨印石,容易产生的毛病是中间磨凸了,四周磨秃了。如掌握一定的要领,或许能更快地得心应手。
磨印石使用砂布或砂纸均可,下面的衬案要平(我常在砂纸下衬一块玻璃)。粗磨时可用粗砂纸,最后磨净磨光时可换细砂纸,用乏的细砂纸磨出的印面更易光洁。
印石未磨之前,先要观察印面是否平展,假如印面一边偏高,可先将偏高一边着力去磨,时磨时看,避免再把高边磨低,反复矫正。
磨制印石的手法,大小在方寸之内的印石,应以五指撮定,除过大的之外,切不可把印石攥在手中去磨,因为攥在手中不及撮定印石时手的平感为好。手要把稳,力要用均,要运动臂力,不要只用腕力;运用臂力容易磨平,只用腕力则最易磨滚。磨印石的方向,采用往复或旋转的方式均可,以各人的习惯而定,速度要适中,不可过快或过慢,过快或过漫,都不容易控制手的平感。手时时保持良好的平感很是关键,如果没有手的平感的意识,随意磨去,则很难磨平。当然,手的平感是人在日常生活劳动中锻炼的结果,而具体到磨制印石,也有个熟练过程。
检验磨出的印面平不平,一般目测便可。此外,还可取一小块平展的玻璃,扣着印面轻轻拖一下,印面平或不平可立刻感觉出来。
印石磨得平洁固然是正常要求,而有些出土的封泥或古印,由于年代久剥蚀或其他原因,印面不甚平整,故钤出后虚实映照,颇有别趣。因此,有时故意将印面磨得不很平,以追求虚实变化,比之用刀去达到这一目的,趣味不同,
篆刻中使用平刃刀的为多,使用斜刃刀的较少。平刃刀需两面磨,而且两面磨出的角度要保持一致。角度太陡,刀不锋利;磨得角度过平,锋刃单薄,行刀时刀刃和印石都容易崩损。刀刃两面斜坡构成的角度,约在35--40之间为宜。刀刃要平直,要磨出刀刃酉端的刃角,印刀入石,主要在刃角,所以刃角的锋利与否,至关紧要。
印刀磨制,也并非一味要求快,这要看你对某一方印追求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如近黄牧甫洗练一路,多用切刀法,印刀需锋利,刻出的刀痕方有雅静之感;如果追求吴昌硕雄浑一路,则以钝刀为宜,所谓钝刀硬入,石屑崩损,便容易产生苍老自然之趣,当然,一方印的刻制,能以丰富多变的刀法出之,其艺术效果则更佳,因此,刀的利钝固然重要,而刀法、速度,更是与其效果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