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著名山水画家杨琰访谈:艺术来源于生活

时间:2020-06-24 12:23 来源:搜狐网 作者:秩名 点击:

前言:湖北画家杨琰以其大气磅礴、拙朴浑厚的山水画作品而引发收藏圈强烈关注,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强力浮出当代画坛。这显然不是靠他在圈内行会里的官衔职务,以及在画坛内外的运筹与权谋,而纯粹是源于他半个多世纪以来沉默勤勉的耕耘与厚德载物的操守。在当下浮躁混乱而几近于市井的书画江湖里,杨琰的作品本身的品质、力量和姿态足以安抚焦灼的灵魂,并赋予荒凉生命以蓬勃的审美认知和向善向上的崇高意义。

杨琰,武汉市人,祖籍浙江新昌,当代书法家,画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世界华人书画联谊会理事,海峡两岸联谊会理事,现任中国国学书画院湖北分院秘书长,武汉红树林艺术馆馆长。曾任新华社中国图片社美术编辑,参与新华社社微设计。

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50余年,多次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德国、香港等国家及地区举办展览,并为海内外众多报刊、杂志和画册发表、刊登和专题介绍。2012年被名家典藏艺术机构评选为"当代长江画派领军人物",其作品被全球多个艺术馆、博物馆及政要收藏。

杨琰笑称关于他的几个之最,他是湖北武汉最早出画册、出国最多、最早进入市场的画家。生长在长江边上,他擅画长江风光,对长江三峡情有独钟,曾经四十多次到三峡采风体验生活,央视曾为他拍过专题片,美、泰等国也为他拍过专题片。

《春瀑》杨琰

记者有人认为现在是中国画最好的时期,也有人认为是最差的时期,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琰:衡量的标准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我觉得现在是浮躁多于宁静的时代,精品与垃圾并存的时代,但精品从来都是最少的。当利欲暴涨,一定是艺术的悲哀时期。但也有极少数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在孤独地奋斗。能够抗拒世俗的干扰,默默进取的艺术家,无论是哪个时期都会创作出好作品。中国画永远正逢其时,就看画家以什么心态去创作。

《荷花》杨琰

记者:在当下,大多数艺术家忙于市场应酬,不断复制自己,不能专心创作,在艺术创作和市场之间你是怎么处理的?

杨琰:画家忙于市场,改善生存状态,无可厚非。但极尽全力地迎合与投靠,把创作当成流水线的复制,如此低俗的心态,只能是制作垃圾而已。时下是蜜蜂少,苍蝇多;采蜜的少,投机的多。我把他们当成镜子,提醒自己,不做同样蠢事。画家把良心都出卖了,作品还有价值吗?

《红山图》杨琰

记者:你认为衡量一个画家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杨琰:不能看画家官职的高低和头衔大小,而要看他的作品。有个人独特的表现形式与风格,有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有不可轻易模仿的难度,并能够准确表达情感与审美。我觉得就应该算成功,反之就不是。

《江南春》杨琰

记者:你从事山水画创作以来,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你觉得自己在山水画上有什么新的尝试或突破吗?

杨琰:最大的困惑是不能充分表达内心的情绪。需要有新的创意和构思,有独特的画风和鲜明的个性,要有新的视角、新的手法。创作的艰辛、苦恼会伴随每个画家的一生。因此,我一直在思考、读书、创作、外出写生,并经常参加一些感兴趣的艺术展览,希望从中获取新的发现和新的启示。艺术上的创新这对每一个画家来说都是难题。创作上有很多想法要尝试,主要在焦墨上,希望在焦墨上能与崔振宽先生拉开距离。顺其自然吧。

《南国春江图》杨琰

许:你觉得你的山水画创作与其他山水画家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杨琰:我没有世俗的所谓"光环"。没有一些人看重的虚荣、头衔,我的创作只迎合自己的心灵。正如石鲁先生所说的:山水画就是人物画,画人的精神、人的阅历、人的修养。画画就是画自己,画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画自己的学问、自己的见解,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霜叶红于二月花》杨琰

记者:可否谈谈你不同时期的作品内涵和现在的创作情况?你近两年来有什么新的规划和安排?

杨琰:谈不上什么内涵,只是根据情感、精神的追求而变化。早期画过人物画、油画、水粉等。随着灵魂深处的修行、技法的提高,作品中所体现的宁静、深远的意境和随意的笔墨多了些。

记者:谢谢杨老师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预祝您在绘画艺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

杨琰:不客气。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何家英:工笔画更需写意画精神! 下一篇:李海明:珐琅画再现敦煌盛景(匠心)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