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名家专访 >
 

冯亦吾:书法是闲事也是乐事

时间:2009-03-28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文化传播网

  我曾见过有人在作品上盖“乐此不疲”的图章,因而想起《论语》上的一段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对于书法能够“乐此不疲”,那么他对于书法必是既有所知,又有所好,更有所乐了。

        我在幼年时候,见到祖辈写的春联,贴在门上非常美观,每年春节过后。走到街上必定欣赏一番。又常听父辈说,书法犹如商店的门面,一定要修饰得好看些才能吸引顾客。由于这些,我逐渐地爱上了书法。但开始并没人可以请教,也没临摹碑帖的习惯,只是东涂西抹,信笔挥毫而已。

        入师范后,教师指定练习,并要求临写赵孟頫的书体。既然作为一门课程,就必须认真地去临写,虽然时间不长,成就不大,但由此而找到门径,知道临帖的必要。师范毕业后,应酬增多,每年春节来临,找写春联的络绎不绝。有的商店找去书写,一写就是大半天,字是越练越熟的,常写自然写得好看些。于是,在一个小县城里,都知道我会写字了。春联以外,还有婚丧嫁娶的酬应,后来写碑、写门匾的也找来了,尽管有些忙迫,却也有一番乐趣。

        后来到读书,与故乡隔绝。书法上的酬酢减少了,但个人爱好的兴趣有增无减。都市的书家如林,又有各种碑帖出售,每次走到琉璃厂,总要到碑帖商店去看看,尤其那一块块名家书写的商号匾额,总是欣赏不已,甚至留连忘返。同乡张伯英,早已闻名。他保存的的《此事帖》,为世间稀有之墨宝,曾影印发行。由同乡介绍,我认识了他。他写给我的几幅字,我都视为珍品。可惜都在十年动乱中遗失了。在这一段时间,我虽然写字不多,却是眼界大开,增长了不少书法知识,为后来钻研书学,获益匪浅。

        为了生活奔忙,在长期的工作中,几乎无暇顾及书法研究,但由于教学关系,尤其在教语文课时,师友间不乏爱好书法的人,如胡汝麟、陈垣,虽不以书法名世,而学术博雅,书法亦甚可观。胡氏曾赠我一联云:“好向大宇宙中安排自我;会教千百年后想象其人。”给我的启发不小。陈氏则同事多年,曾以书法相启迪。谓书法的师承最当紧,如果入手有误,以后纠正为难。每与同仁以书法相观摩,评其得失,也使我得到诱进之力。以此可知,良师益友是足以有助于学习的。

        退休以后,闲居无事,因以书法自课。为了进一步钻研书艺,决定从理论上下点功夫。因此,对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进行阅读。积时既久,颇有所得,先后写成了《书法丛谈》、《书法探求》两本书。

        我曾写过一首诗:学书仿佛强登山,道路崎岖步履艰。境愈高时心愈旷,行行不觉出尘寰。

        学习是有勉强性的,由勉强而习惯成自然,所以要用强登山为喻。登山和走坦平道路不同,故有步履艰难的感觉。但学习一种不能畏难苟安,要知难而进。登高可以望远,故在登山的过程中,境地愈高心情愈益旷达。所以要前进,前进,再前进。前进一步,就有一步的境地与见解,以至达到顶点。这个顶点当然不是自限的止境。不过以登山来说,正如杜甫《望岳诗》结尾所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概人都有这种感觉,登山不到最高处,不能了解山的全貌。而这种“一览众山小”的心情,一定是心胸开阔,一览无余的境界。所以我说“行行不觉出尘寰”,也就是说,才能超群出众。精益求精,前进不已,自然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以至进入化境,不求独创而自然会有自己的风格。

        总之,书法是闲事也是乐事。人们必有所好,然后才有所乐。书法是一种业余爱好,不能视为一种职业,但确实能给人以乐趣。对于老人来说,更是一种有益的事情。它可以陶冶性情,调剂精神,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古人以善书享高年的所在多有,而“人无偏好不乐”自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能有书法的偏好,那是一定可以从中得到乐趣的。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试笔》中说:“晚知此趣(写字的乐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余。”我深有同感。
 
        (摘自《书法的奥秘——当代书家谈艺录》)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李久芳:不甘落后的玉器与杂项鉴赏家 下一篇:吴振立:关于艺术、人生的一些想法
   
  特别推荐
李双阳:我的兰亭奖作品创作秘笈
刘洪彪:四个字弄懂草书真谛!
中国当代书法家郭玉江:痴迷书法,深耕不辍
梅墨生:不要被一些现在所谓的名家带入了歧途
陈传席:西方绘画重造型,中国绘画重文化
高冠华:师迹不如师意,师意莫若窥其神韵,探其
陈十田:中国书画重精神,主要在笔墨
王猛仁先生的诗书艺术
浅论画家诗人周逢俊的诗
李秀峰:浓墨淡笔蕴乡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