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术向导》:既然传统的分科不适应现代都市内容的表达,而现在中国画又不必强调政治功能,那对于当代的中国画的画家们来说,究竟什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探索方向?
江源:必须承认,时代的整个任务都发生了变化,而传统写意的不少基本理念与现代价值和理念的确存在冲突。可以这样讲,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绝大部分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和理念都较为陈旧。这个社会已经不再崇尚隐居生活了,结果不少画家总是画小房子、画古人、画战争,现代人看着确实没有感觉,因为我们不是这种生存状态,又不崇尚这种生存状态。更何况古人的山水画的精髓不在于一种表象而是一种精神的境界与美感。目前的效仿仅仅是隔靴搔痒皮毛功夫。
那么,什么是精髓?现在书画界的状态是有目共睹的,乱搭乱建、乱变形、乱搞,缺乏神采。回过头来反思,我们应该关注身边,为什么不画我们的城市?由于技法上的原因,表达身边真实的生活确实受到限制,但可以探索,方向和态度上这是当代画家的不二之选。说是写生一定要到陕北、一定要到山西、一定要到西藏、一定要到山区,这话很荒唐。过去有政治任务,需要反映老少边穷,但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向在城市。
《美术向导》:十多年前,也有一批画家提出城市山水。可见城市当中也可以表达山水的意蕴。
江源:的确,南京和广东的一批画家也确实有过城市山水的尝试,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山水画的分科。我们的概念是“城市风情画”,我们认为城市的主体是人,是人的生活、交往、存在与互动。画城市的核心与内在其实是在画人的行为、人的状况、人的思想,把人的风气、情感反映出来。
《美术向导》:以前也有画家画京城的风情。
江源:那是京城的老旧风情,他们画四合院,但我们是新时期的。这个“新”其实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能够反映现代人的心态、精神、社会风气,甚至流行元素。艺术总是反映生活的,要考虑我们的画让谁来看,其实就是市民。第二,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城市人将是一种常态,因此城市需要关怀。
“城市风情画”除了在表达内容上与传统中国画具有时空上的变化,在技法上也有这样一个理想和探索,就是突破过去山水、花鸟、人物这么一种单一格局的局限性。这种突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抛弃,而是在保持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推进和探索,至少不要受制于这几种简单分类的禁锢。也许是融合,也许是超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