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在人物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功,得益于他坚实的造型基本功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更得益于他对客观对象和对艺术真诚的态度。他十分专注地研究人物的外形、体形特征,同时也十分重视自己的主观体验,更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一种难得的视觉穿透力和心理感应力。他的这些能力在他的许多人体写生中已经有出色的表现,而在他的创作中更有挥洒自如的发挥。不同于前辈画家的是,他淡化了人物形象中理想化即“美化”的成分,而追求更为客观的真实性。他写劳动和艰苦生活经历在他们脸上、手上和体形上留下的迹印。他在正面塑造人物形象,寄寓自己同情、尊重和崇敬的同时,不回避人物生理上的一些缺陷,他巧妙地用这些由于艰苦劳动条件所造成的生理缺陷,来衬托人物的身份甚至身世。在这里,李翔能掌握一定的度,力求表现一种“真实的美感”而不使形象丑化。这真实是来自具体现实生活的,它不优雅、柔美,但在繁重、苦涩中有一种“力美”,有一种强迫人驻足和思考的力量。
李翔的这种审美追求集中体现在他的大幅近作《一个阶层的分析》中,这些劳动了一辈子的普通人,背负着繁重劳动生活在他们身体上留下的痕迹,光裸着身子,无所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就构图来说,人物之间无有机的联系,有一点超现实的味道,他们在我们面前侧面而过,可是一个个真实的生命却刻印在我们的记忆里。这是一个我们不应该忘记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群!
在李翔的人物画面前讨论素描与白描、线造型与块面造型、水墨与色彩的关系这些技巧问题,似乎有些多余。李翔用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塑造了许许多多使我们感动的、有时代特征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我们的审美感受。他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赞赏,不过更使我们尊重和赞赏的是,他不满足于既有的成绩,决心为完善他的艺术继续努力,从他最近发表的文章《真诚是起点,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