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余生长在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名城——潍坊。故里的名人、先贤对传承文化的挚爱深深地影响了并烙印在余之心灵上。这可能是孩提时对书画的缘起吧!
刘勰有言:“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艺术的本身其所表露的本质是人的情感——心灵。心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诗情画意,有了诗一般的情节,方可为书,言诗。它是艺术家人生的诠释。
观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情溢于水。情者,青葱的一颗心,生机勃发,万物峥嵘,是生命的象征,艺术家用情与万物交合,用心为万物写照。然有李白、杜甫、苏东坡等的绝句千古。
书画之道是人生修行的一种形式,世有百行,说透了,莫不如此。它所透射的是你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渐悟也罢,顿悟也罢,它的终极目的是谓道,既自然也。王维是也、八大是也、白石是也、疱丁是也,所谓各有灵犀各自探。平常心谓道。细玩味之深意昭然,孟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由此可见,人之欲望无穷无尽,何以抱璞归真,保真守拙呢!即佛家的戒、定、慧:然能容物即心,见天见地。明心见性,方左右逢源,散淡平生。
艺术的本性是自由的,这种自由至少包括对题材的表现形式、方法、手段的选择自由,作为书法来讲即真、草、隶、篆的自由发挥。但,无论何种形式,你都要把自己的心写出来,使其更富有生命力。即笔由心遣,情随意走的艺术语言。历史上著名书画家的成功之道,是谓如此。
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了创新,艺术本身既如此。石涛曾言:画之所贵贵存我,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一切执艺之人尊重心灵、表露心灵,自然而然过程的结果。有着天赋自由选择权利的自己,绝不是镂金错采,装腔作势的蝼蚁,它捧出的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的性灵,写出的是富有和谐之美的激情旋律。
艺术语言,手段只是技术层面的方式。唯有表露了心灵的艺术,才会有所谓的艺术个性和风格,才会真正感人,才有真正的震撼力。赋一拙作,以表心声:
动辄疾风扫残云,何得墨法思离群。
意执笔行任游龙,毋守颜柳一家文。
书道轮转万年长,南北多姿汇海洋。
我写心中呼之语,羲献到此又何妨。
从知识饥渴的年代走过来,深感有太多的不足与遗憾,知耻后勇,方能勇猛精进。近年来做了些所谓的诗词近千首。也算是一种心灵的籍慰吧。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直是铭心的准则,不敢有半点的懈怠。
每当面对朴厚峻拔的高山,烟波浩淼的碧水,云笼雾罩的阡陌,雪洒迷离的村野,尝叹造物主之神奇,常发思古之幽情,众生之神态,不亦乐乎。
余曾亲历黄河壶口瀑布感母亲河之伟岸,得拙句一首,以此节语。
壶口浪卷生绝险,飞瀑顷翻九连环。
黄龙既出下千里,摇尾迤旎入海涟。
筱飘两岸号子响,荡气回肠吁长天。
临境心胸澎湃起,感苍造物归自然。 (张洪君1996年毕业于浙江美院史论系,师从王伯敏先生。2005年王镛书法高研班毕业。现为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文艺报》、《美术评论》、《东方书画》撰稿人,职业书法家。他精书道,善诗文、美术评论,篆刻也有一定的造诣,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青年艺术家。)
(责任编辑:admin) |